首页| 时政| 随州要闻| 市直部门| 县市区| 乡镇| 乡村| 安全| 社会| 访谈| 专题| 营商环境| 神韵随州| 外媒看随州| 教育| 健康| 文旅| 图片| 公众号| 微博
搜索

【网络媒体“走转改”】三色班玛的“四面突围”

2016-9-26 15:56| 发布者: 隋意 |来自: 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记者 魏有玲、崔永焘 摄影报道)9月19日至23日,由青海省网信办组织的“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一行深入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采访红色旅游、藏文化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等内容。位于大渡河源头的班玛县,人口不足3万,财政收入不足5千万,规模甚至比不上内地一个发达的乡镇;这里地处偏远,距离省会西宁780公里,距离果洛州府332公里,行政面积6100多平方公里,山大沟深,以“红军留下长征足迹——红色、原生态藏文化——金色、全省面积最大原始森林——绿色”称为“三色班玛”。这个县发挥党支部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和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一)大渡河源党旗红

  班玛,藏语意为莲花盛开的地方,该县基本上以藏族为主。连日来,采访团成员发现:班玛这个人口不足3万的小县,许多不会说汉语的藏族群众,会说的第一个汉语单词往往是“共产党”。这里,随处可见到衣服上挂着党徽的党员干部,胸前那一点红色将光和热散发给每名群众,也映红了班玛县的天空。

  党徽挂胸前,党章记心间,党员冲在先。班玛县扎扎实实开展“结对认亲”帮扶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走出机关,与“困难群众”、“三老人员”、弱势群体等结成对子,认成亲戚,经常性地深入基层,及时走访“亲戚”,了解民情民意民需,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及时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实际困难和问题,帮助“亲戚”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尽早脱贫致富,使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密切、干部作风得到进一步转变。

  “结对认亲”帮扶活动自2013年下半年推行以来,经过3年的实践,无论从帮扶规模、帮扶程度,还是从帮扶内容和帮扶形式都得到了全面深化和改进。班玛县机关干部在帮扶活动过程中,通过“零距离”接触困难群众,体验生活、体察甘苦、嘘寒问暖,与群众“心连心”交流,努力做结对帮扶户心灵的沟通者、困难的帮扶者。

  达卡乡佐诺村的牧民吾群是典型的因病致贫贫困户:吾群因为视力较弱,无法采挖虫草,生活失去了一份重大的来源,吾群的妻子因为长期患有骨质增生小病拖成大病,瘫痪在床,一家人的日子就在唉声叹气中煎熬。班玛县委组织部帮扶干部与吾群认亲后,先是给他家送去了现金和生活物资,解决他的燃眉之急之后,帮扶干部迅速回到机关召开会议,商量吾群的脱贫对策,首先协调为吾群全家办理了“新农合”,并筹集了近4万元的医疗基金——吾群妻子的病被县上医院诊断为难以恢复,建议转至省城治疗,去省城不仅需要看病的钱,还需要交通费用、陪护人员食宿费用等。钱是大问题,更大的问题是,这个“疑难杂症”该去哪里治疗,班玛县的干部也是两眼一摸黑。还是省城人对省城熟悉,于是,县委组织部联系到了省上下派的一位驻村干部,请求其协调了吾群妻子的看病难题。顺利住进医院,医生的诊断与班玛县的诊断差不多,由于长期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动不了手术,只能药物保守治疗。患者住了一个月的院,带上一堆药物回家休养,不到三个月,居然能下床走路了!妻子和吾群见人就说,共产党好,共产党的干部好!

  班玛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叶西说,许多结对认下的亲戚们遇上难题,会主动给干部打电话。或是到县城看病,或是父子分户,事情虽琐碎,百姓大如天,而干部们费费心、跑跑腿、帮忙出出主意,有时候甚至打几通电话就能给亲戚解决大问题。难题一件件解决了,干部群众如一家,啥事情都好办。

  联合支部建得好,稳定和谐准没跑。班玛县与四川阿坝县、壤塘县交界。过去边界村庄一个家庭两口子闹离婚,三句话没讲开,两口子的矛盾成了两个家族的纠纷,一不留神就能演变成械斗,问题很快就能上升到两个县、两个州甚至两个省。

  为有效解决边界地区发展产业难、群众收入少、治安隐患多等突出问题,班玛县创新党建工作方式,延伸基层组织触角,打破传统党组织设置受行政区域等因素制约的瓶颈,主动与毗邻的四川省色达县、壤塘县和本州的达日县、久治县等周边县乡沟通交流,积极组建跨地区联合党支部,努力推动边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联合党工委、联合党支部按照“为发展所需要、为党员所欢迎、为群众所拥护”的原则,通过召开座谈会、交流会、组织生活会等工作会议,共同探讨联合党组织自身运行和乡村协作工作机制,制定完善了10项务实管用的支部工作制度,建立了跨省区域信息互通、矛盾联调、活动联办机制。

  前文提到的两口子闹离婚,萌发家族械斗的苗头后,联合党支部迅速开展工作,两个家族都放下了刀和棍。吵着要个说法的两家人坐下来谈问题,心里的疙瘩解开了,脑袋里的坚冰也融化了,到最后,“谈判”的只剩下了小两口,日子是继续过还是分,便都不在话下。

  2016年,班玛县稳定任务重、存在地界和草场纠纷的边远乡村新建立6个跨省党支部和8个跨县、跨乡党支部。同时,为各联合党支部拨付专项工作经费11万元,全力助推联合支部走上正常的运行轨道,有效发挥出了联合支部核心引领作用。“共建、联建、互帮、互学”,一场趣味横生的剪牛毛比赛能让两个省份的两个村庄笑声融合在一起,一起边界山火让两省的两个村庄的群众一起跑出来齐心扑灭,山火扑灭了,心靠在一起了。边界群众愿意往起一凑,谈发展,谈和谐,谈亲情友情,盗伐林木、偷牛马的贼娃子慌了神,这边刚得手跑出省,不到半小时就被外省的群众扭送到派出所。玛班县知钦乡知钦村二社社长次保调侃说:“原来是两家人,现在变成‘一家人’,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二)红色旅游产业蓄势待发

  班玛民谣——“红军走了,村寨空了;村寨空了心不焦,心焦的是红军走了。”。班玛县境内的玛可河原始林区有一条沟叫子木达沟,红军长征在此休整经过后,这条沟被当地群众称为“红军沟”。1936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在石壁上写下“北上响应全国抗日反蒋斗争!安庆宣”的巨幅标语,至今字迹清晰醒目。

  在班玛驻扎休整期间,红军曾在唐摇沟口山林、吉德寺、班前寺,灯塔寺、扎洛寺、纳大村、子木达村等地驻防、筹粮。红军曾在今班玛县亚尔堂乡政府所在地的王柔、江日堂乡亚尔堂村等地宿营,红军骑兵在亚尔堂曾与马匪激战六七个小时。

  在班玛期间红军认真执行了民族政策,提倡各民族政治经济一律平等,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严格执行纪律。同时采用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党的政治主张,印发了藏文传单,在石壁上书写了许多标语。由于模范地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广大红军通过艰苦工作和模范行动,逐渐扩大了红军的影响,使广大牧民群众了解了党、了解了红军。

  红军走后,班玛藏族群众珍藏着红军留下的锅、马鞍、马钗子、草帽以及红军使用过的手榴弹等。与此同时,当地还流传着一首怀念红军的感人歌谣。歌中这样唱道:“红军走了,村寨空了;村寨空了心不焦,心焦的是红军走了。”

  班玛县加强红色旅游的宣传,深入细致地挖掘红色资源的同时,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投入1035万元修建了红军会议室、红军纪念碑、红军哨所、红军路、红军桥等设施。红军标语(红军亭)、红军桥、红军哨所与玛可河林区旖旎的风光一起成为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立足山青水秀、松柏簇拥、空气清新、气候宜人的生态优势和人文优势,班玛积极打造集养生、健康休闲为一体的休闲娱乐中心和原生态旅游度假中心,高原森林天然氧吧基地,围绕“中国最美藏乡──三色班玛”这张名片,重点申报建设A级景区和星级宾馆。该县先后启动玛可河森林公园申报省级森林公园项目,完成投资660万元的红军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基础上,完成投资200万元的红军沟主体雕塑项目,开展红军沟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教育基地创建工作,启动红军沟及藏家碉楼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将其打造成集心灵洗礼、生态观光、民风体验为一体的旅游门户区。投资100万元修缮保护江日堂塔林,启动4A级景区申报工作;加快推进玛可河湿地公园建设,使湿地公园项目尽早落地。大力发展通道经济、驿站经济,加快藏家碉楼家庭式宾馆等的开发建设,依托色达五明佛学院、年宝玉则和壤塘觉囊文化中心等旅游资源,启动县城和班前村旅游接待示范小城镇和示范点建设。

  班玛县旅游局副局长冻浩然说,全县将开展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加大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加快推进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旅游商品设计开发,创新旅游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游客满意度,让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爱上“三色班玛”。

  (三)金色文化“打”到了上海滩

  几个月前,班玛县达拉乡23岁的牧民尼玛才让还手持牧鞭在草原上放牛。9月,他已在上海市的舞台上欢快地跳舞。藏家孩子来到了“上海滩”,舞台变了,优美的舞姿没有变,每月包吃包住还有3000元的收入,收入增加了,眼界也开阔了。尼玛才让说,到上海“演出”打工,我很满意。跟尼玛才让一起的还有19名具有文艺演出功底的班玛青年,他们通过层层选拔审核和前期培训教育,来到大上海跳藏舞,每年收入可超过4万元,从此告别贫困。

  班玛县文体广电局局长扎西说,尼玛才让这些“文艺青年”能够走出去,起源班玛县的锅庄舞队。5年前,班玛县被上级和有关部门交待在一个庆典上“准备一场锅庄舞”并嘱咐“最好能够代表班玛县”。彼时的班玛,没有演出机构,但班玛人内心的骄傲让他们应承下来。于是临时从上过学的藏族学生和基层干部中抽调12名文艺骨干组成舞蹈队。队伍不稳定,表演也不专业,但应付庆典表演绰绰有余。2015年,第四届全国锅庄舞大赛在甘肃省碌曲举办。班玛县接到了邀请函。这既是请柬又是战书,宁可“战死”不能“吓死”!班玛舞蹈队惊艳亮相,一不留神,拿了个一等奖。好事连上了!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丁伟向班玛县发出了邀请“能不能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晚会上跳?”

  班玛县在全县范围海选了300多人,并从这300人里精心选出了64个锅庄舞演员。他们中间有普通牧民,也有医生、教师、公务员,请来省里的舞蹈家编排舞蹈……今年8月18日,班玛县的锅庄舞队走进了人民大会堂,给党和国家领导人带来了草原最原生态的藏族歌舞,并广受好评。

  8月底,班玛县组织代表团去上海(对口支援果洛州)推介文化,锅庄舞队给上海人带去了原生态惊喜。当地还邀请班玛县锅庄舞队商演了3场,大受欢迎。由于天气原因及时间安排,很快返程的舞蹈队把遗憾留给了上海观众。9月,省有关部门及班玛县等协调,20名“文艺青年”顺利踏上去上海“文艺打工”的列车。

  不止于文艺,更吸引人的是文化。在班玛县藏文化产业园“非遗”黑陶技艺传承人果洛谢格太的厂区内,17名学徒工,一丝不苟地制坯、修边,刻花纹,粗抛光……这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在果洛谢格太这里学习传统的黑陶工艺,最长的已经学习了三四年的时间。每人每月还可以拿到1800元左右的生活补助,既能学习手艺,还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压力。 “班玛黑陶以古朴原生态特色,从取土到烧制全程手工,还包含了祖传秘方。”果洛谢格太的妻子梅珠介绍,没有广告宣传,仅仅是参加了几场展览,班玛黑陶已经在收藏爱好者中引起了轰动。有年在上海展出,刚刚开展两天,展品已经被全价预定。作为藏族人,看到原生态的黑陶受到追捧,挺骄傲。

  在班玛县藏文化产业园,唐卡大师土登伟色的学徒们正在描摹,这些学徒出师后靠手艺可以顺利脱贫;格日的手工雕艺厂,学徒们或是绘制图案,或是练习刀工,藏香的原料发出别样的香气……2012年,班玛县抓住上海对口帮扶的好机会,争取援建资金600多万元,投资修建藏文化产业园。2013年9月底,产业园竣工开放,吸纳了班玛野生藏茶、黑陶、面具、泥塑、石木雕刻、唐卡、土特产加工等特色产业入驻,成为班玛县传承民族文化、打造旅游产品、帮助群众脱贫的特色产业园区。

  班玛县政府相关负责人说,通过产业园区集群效应,打造出特色原生态产品,通过收徒授艺,帮助更多的贫困青年增加收入,最主要的是,吸引年轻人关注班玛传统民族文化,传承传统技艺,让金色班玛的藏文化茁壮成长。

  (四)绿色发展生机勃勃

  班玛县素有“果洛小江南”之美称,该县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林下经济,致力绿色崛起,逐步走上了一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共赢”的道路,以“宁舍金山银山,不舍绿水青山”理念,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班玛县强力推进生态建设上,将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和退牧还草工程作为全县的“头号”工程,建立县乡两级政府目标责任制,通过禁牧封育、退耕还林、黑土滩治理、鼠害防治、建设养畜等项目实施,使得遭受破坏地区的生态功能正在逐步得到恢复改善,昔日矿区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森林覆盖率从之前的不足20%提高到目前的36.3%,城乡绿化率居全省同类县榜首,为绿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伴随生态改善,班玛县继续推进草原生态畜牧业建设和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经营机制,使草原畜牧业已由“靠天养畜”逐步向“建设养畜”转变,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全县草原畜牧业生产迈入持续稳定发展的良性轨道。此外,独特的气候、适宜的土壤,还有大片的原始森林,使班玛县具备了集中打造林下经济的基础条件,目前,全县正在亚尔堂乡、灯塔乡着重打造藏茶、羊肚菌等特色产品种植基地,随着“万亩藏茶基地”一期顺利建成,班玛县已经成功种植1000公顷藏茶,未来5年,藏茶基地的种植规模将达到3000公顷以上。

  生态就是民生,生态保护促进民生。班玛县积极引导牧民退出传统畜牧业生产,投身生态管护、生态建设和旅游业、服务业等,让群众主动保护生态。未来,“绿色班玛”建设行动计划,除了确保森林面积稳步增长,还将吸引更多牧民群众在生态建设方面就业,随着玛可河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建设,狠抓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生态建设工程,积极推进藏雪茶、云杉等营造林建设,不断提高森林覆盖率,还将向群众发放3211.8万元的草补林补资金,调动广大农牧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该县大力实施见缝插绿和通道绿化行动,重点加大县城西山景观林营造、城区空地绿化、广场公园绿化、河道绿化工作力度,抓好县城至十八公里、县城人行道等道路的绿化补植修复工作;推进产业生态化,大力实施环境污染治理行动计划,抓好污水处理厂运行工作,将建成达卡乡等5个垃圾处理场,积极争取江日堂乡等3个垃圾处理场项目,努力实现乡村垃圾集中回收处理目标,从源头上控制减少污染,开展全县乡镇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切实解决安全饮水问题。

  班玛县委书记夏吾杰说,生态持续明显改善,使得班玛县重现“人间天堂”美景,这也是班玛县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最大基础。班玛县将以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为出发点,以党建促全面发展为依托,着力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发展,届时将在三江源核心区和藏区率先实现绿色腾飞。

  

  美丽的班玛。

  

正等待深加工的藏茶。

  

古朴的原生态班玛黑陶。

  

正在制作黑陶的藏族青年。

  

蔬菜大棚里快要成熟的番茄,

  

站在昔日的红军哨所,眺望班玛的美景。

  

班玛锅庄舞蹈队。

  

美丽的班前村。
守着林区烧牛粪,班玛群众爱护生态的意识可见一斑。

主管:中共随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随州日报社

鄂ICP备11004182号-2 | 鄂网备421201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鄂备2018021号 |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3119号

随州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ui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80011

虚假新闻信息举报电话:0722-3319535、新闻爆料热线:0722-3319535、广告服务电话: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刘先生)、故障咨询QQ:6256104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