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文化成为随州发展的持久动力 ——专访随州籍作家李辉
2017-2-3 08:19
|
发布者:
随州人_s
记者徐斌报道 李辉,1956年出生于湖北随县(今随州市)城关镇, 随后随父母前往唐县镇。1967年父亲调回城郊工作,全家重回城关镇,一直到1974年李辉高中毕业。高中毕业后,李辉上山下乡到大洪山宋家茶厂,两年半后,李辉招工回城,进入湖北油泵油嘴厂子弟学校任教。1978年恢复高考,李辉考上复旦大学。大学毕业后在《北京晚报》担任文艺记者和文学副刊编辑,1987年11月至今,在《人民日报》文艺部担任编辑。198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以文学传记、随笔写作为主要方向。
1月25日,农历腊月二十八,李辉回到随州,这个让他魂牵梦萦的地方。李辉说,他的父亲是枣阳人,而他是随州人,出生于斯成长与斯,对随州的感情最深,每年至少要回一次随州,即使出差路过,也要顺便来看看。这里有他的朋友、同学和学生,每次回来与他们回忆往昔,总有说不完的话。记者采访的间隙,不断有故友上前打招呼,李辉都热情地上前握手。 “上午我去油泵厂看了一下,原来上班的学校办公楼还在。因为听说那边要改造,我说那我要赶紧去看看,拍几张照片,要不然以后就看不到了。”李辉说,随州这几年的变化很大,尤其是新区建设,日新月异,他的同事以及不少外地朋友来过随州后,都会跟他说随州这个城市很不错。 漂泊在外近四十年,李辉一直牵挂着故乡随州,想着为随州的发展做点事情。有一件事让他很骄傲,但是鲜有人知,那就是曾侯乙墓遗址移交地方管理。1978年暑假李辉回乡,亲眼目睹了曾侯乙墓的发掘工作,也一直关注着曾侯乙墓遗址的命运。因为曾侯乙墓发掘后,一直被军队管理,得不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李辉一直忧心忡忡。1987年,李辉到人民日报工作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了一篇内参,呼吁将曾侯乙墓遗址交由地方管理。内参很快得到了中央军委高层的批示,曾侯乙墓顺利移交随州地方管理。 关于曾侯乙墓和编钟,李辉认为应该让他发挥更大的价值,当时就建议随州打造音乐之都,但是很遗憾建议没有被采纳。不过,听说随州现在已经在着手打造编钟音乐之都了,李辉略感欣慰,希望是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李辉说,随州的经济发展了,城市建设也很快,但是文化发展也要跟上,因为文化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持久动力。他说,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只是挖掘不够,没有完全开发利用。李辉建议,随州可以举办一个规格较高的文化讲坛,争取办出知名度和影响力,不仅让随州的历史文化发扬光大,更让他得到一种传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