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随州要闻| 市直部门| 县市区| 乡镇| 乡村| 安全| 社会| 访谈| 专题| 营商环境| 神韵随州| 外媒看随州| 教育| 健康| 文旅| 图片| 公众号| 微博
搜索

红色土地永不褪色——江汉解放区革命旧址寻访

2019-7-6 09:57| 发布者: 梦回吹角连营 |来自: 随州日报

  编者按: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一片片镌刻着红色记忆的土地,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群体,为我们提供了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本报推出大型系列报道《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寻访红色足迹》,选取解放前夕随州范围内重大军事和政治事件的发生地,采取“史料+现场访谈”的形式,反映当年人民英雄的牺牲精神、奋斗情怀和丰功伟绩,让大家共同感受红色力量,弘扬红色文化,发扬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欢迎品读。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包东流 通讯员 申兴木
  红色的土地永远不会褪色。
  巍巍大洪山,横卧江汉,蜿蜒荆襄,她深情俯瞰着这片红色的土地,把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昭示给后来者。
  解放战争时期,江汉解放区在这里建立,为湖北全境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7月3日,记者来到随县洪山镇,寻访这里留下的红色记忆。

            江汉军区:红旗漫卷荆楚地
  随县洪山镇双河周家湾村三组,张先兰的房子旁边,有一栋三间的旧房屋,黑瓦、土墙、破旧木门。“这是江汉军区司令部旧址仅剩的几间房屋了。”张先兰说,“我现在住的房子,就是司令部所在地。”
  70多年前,江汉军区司令部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大江汉地区的军事斗争。
  如今,在西游记公园的江汉军区博物馆内,珍藏的资料集中展示了抗战时期新四军五师在随枣、随南地区及解放战争时期(前)中原军区江汉军区和刘邓大军(后)中原军区江汉军区的战斗历程。
  史料记载,江汉军区最早成立于1945年9月。1946年6月,中原突围开始,江汉军区部队掩护南路部队突围到鄂西北,组成了鄂西北军区和鄂西北区党委,(前)江汉军区及其独立旅番号自然撤销。
  1947年12月6日,伴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东进的晋冀鲁豫野战军12纵队和中原独立旅在黄安县(现红安县)华家河胜利会师,奉命组建了新的江汉军区,军区由赵基梅任司令员(病逝后张才千接任)。同日,中共江汉区党委成立,刘建勋任书记,江汉行政公署成立,郑绍文任主任。江汉解放区建立。
  12月17日,区委机关和军区部队顺利到达随南洛阳店、贯庄;19日到达三里岗尚店,司令员赵基梅病逝,年仅38岁。24日,进驻洪山双河周家大湾。
  一路上,新组成的江汉独立旅和军区其他部队势如破竹,于20日解放京山县城,23日攻克钟祥县城。
  1948年1月7日,江汉独立旅和第一军分区(洪山)基干团攻克随县城,俘获国民党少将何师尹、周齐镇及其部属1400余人。
  从1947年12月至1949年上半年,江汉区党委、江汉行署、江汉军区部队,以大洪山为核心根据地和前进基地,向“蒋管区”迅速扩展。短短一年半时间里,江汉军区部队作战466次,先后解放随县等16座县城和广水、沙洋等150多座重要集镇,军区部队和解放区不断扩大,行政区管辖面积由4万平方公里增加到10万平方公里,人口由300万增加到800万,作战部队和党政干部由11396余人发展到43000余人,为解放大军渡江作战建立了后勤基地。
  1949年5月12日,江汉区党委、江汉行署、江汉日报、江汉公学向武汉进发,至孝感花园集结。
  5月17日,江汉军区独立第一旅由汉川进入汉阳、武昌,奉命组建汉阳警备司令部。
  5月20日,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北省军区在孝感花园成立,李先念任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江汉区党委、行署、军区撤销。

            江汉公学:枪林弹雨书声琅
  随县洪山镇双河中学,江汉公学纪念碑树立在这里。
  “6月25日,江汉公学一期学员,94岁高龄的李三岳从广州来到这里,追忆当年在这里的学习生涯。”双河中心学校校长任勇兵告诉记者,“前些年陆续有不少老学员来到这里,捐赠了不少当年求学时珍贵的资料。”
  碑后的江汉公学校史陈列馆,陈列着数十幅珍贵的老照片和图书。2011年,洪山镇为发展旅游产业,打造红色旅游景点,将江汉公学校史陈列馆的部分照片和几千册图书转移并入西游记公园的江汉军区博物馆。
  翻开陈列的图书,战火纷飞中江汉公学的壮丽诗篇徐徐展现。
  1947年12月,江汉军区正式成立,江汉解放区得以恢复与重建,全区包括31个县城,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人口800多万。随着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各类干部显得严重不足,成为胜利形势下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
  1948年2月,江汉公学应时而生。记者查阅史料发现,江汉公学的办学历史,就是一场血与火的战争历史,学员们在战争中学习、成长,并最终投身革命事业——
  1948年3月上旬,江汉公学第一期开学。4月中旬,敌85师对大洪山根据地进行第三次“扫荡”。4月下旬,学校随着江汉区直机关翻越大洪山,进行转移。浓烟滚滚、枪炮声声,学员们高唱着“我们是汉江人民的儿女,我们是一群知识青年,固有的热情敏感,哪能忍受那法西斯的专制黑暗……”转战四方。这一期学员300人,在校时间120天,学员们受到战争和实践的锻炼,按教学计划完成所学内容。  1948年8月28日,江汉公学第二期开学。开学后正规学习52天后,就遇上敌人第三兵团以5个军的兵力对大洪山根据地进行第四次“扫荡”,期间还增兵至12个军。在随后的72天里,学员们反“扫荡”行军,行程1000余公里,学员人数由200余人增至300余人,经受了战斗考验,锻炼了革命的意志,在这次严峻的“考试”中,学员们呈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1949年1月31日,江汉公学第三期开学,同年3月12日第四期开学。此时,江汉全境基本解放,给江汉公学创造了安定的学习环境。
  从1948年2月创建至1949年7月与鄂豫公学合并为湖北人民革命大学,经历了一年半的斗争历程,江汉公学哺育了来自全国,包括台湾和港澳地区在内的20多个省市的1500多名知识青年,为巩固、扩大解放区,支援大军渡江南下,解放全中国,起到了重要作用,被称为“革命干部的摇篮”。
  1500余名奔向江汉解放区的热血青年,经历了短期的洗礼和熏陶之后,迅速地走向了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斗争前线。艰苦卓绝的奋战,数十人为解放战争献出了生命。这些热血青年中的绝大部分,后来成为了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有的还成长为我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

            《江汉日报》:战火硝烟报墨香
  周家湾村附近的一处山岗,江汉日报纪念碑矗立于此。这是2003年,湖北日报社中曾在汉江日报工作过的老报人们立下的纪念碑。
  1948年,北方解放区不断扩大,好消息如春汛潮涌,革命形势的发展呼唤着一张传播胜利消息、鼓舞革命斗志的报纸。
  1948年6月,《江汉日报》在今随县洪山镇双河李家祠堂创刊。电台和印刷厂分设在余家水寨和艾家老湾等地。报纸始为油印、石印,9月改为铅印。工作人员最初只有11人。
  《江汉日报》创办之际,正是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之时,报社工作人员一手执笔,一手拿枪,用青春、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战歌——
  1948年9月28日,江汉部队攻占应城,记者廖挺深入火线采访,不幸中弹牺牲,把生命献给了党的新闻事业。10月中旬至12月中旬,国民党驻守华中的白崇禧桂系48军,对江汉地区进行了规模最大的一次“扫荡”。10月14日,编辑部出版了第18期《江汉日报》后,便接到反“扫荡”的命令,随区党委转移。当晚,在宁静的山村艾家老湾,工作人员悄悄隐藏印刷器材,把字架藏进附近山洞,把铅字就近埋在山沟,把机具沉入堰塘……印刷厂50多名职工组成反“扫荡”小分队,靠十几杆枪与敌人浴血鏖战。12月3日,小分队在钟祥张家集月亮门与敌军迎头遭遇。战斗中,青工陈宗义光荣献身。行政股长季强被俘后趁敌军休息时,从山崖上跳下逃跑,遭敌军集中火力射击,英勇牺牲。
  《江汉日报》在战火中编印出版,每期印发3000份以上,多时达到6000到7000份,4 开 4版,每期的刊载量2万余字,经常以显著的版位和醒目的标题,报道全国和江淮江汉地区解放战争的捷报,发布一系列关于发动群众、支援解放大军渡江的评论、消息,对支援前线和支援大军南下起到了鼓动作用。
  从创刊到终刊的1年时间里,《汉江日报》共出报130多期,见证了解放战争由防御到反攻的历史性变化。
  1949年5月,武汉即将解放。5月12日,《江汉日报》奉命从大洪山出发,进入武汉外围的孝感花园,一边出报,一边做着进城的准备。
  5月16日,武汉解放。
  5月31日,新组建的中共湖北省委指示:以《汉江日报》和《鄂豫报》的工作人员为主,组建湖北日报社和新华社湖北分社。
  6月2日,《江汉日报》在花园镇出版终刊号,宣布历史使命的完成。
  7月1日,《湖北日报》正式出版。
  岁月流过,报香悠然。

主管:中共随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随州日报社

鄂ICP备11004182号-2 | 鄂网备421201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鄂备2018021号 |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3119号

随州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 by www.sui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80011

虚假新闻信息举报电话:0722-3319535、新闻爆料热线:0722-3319535、广告服务电话:0722-3323288 13908660920光明左使(刘先生)、故障咨询QQ:62561041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