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启明 房子对于国人来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房子是安宁、幸福的象征,是家和避风港……拥有一套宽敞、舒适的好住房,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事。 小时候,我住在乡下的老屋里,两间土瓦房,其中一间还是在外地工作的叔父暂借给我们居住的。由于岁月的侵蚀和炊烟的熏烤,房子的墙壁、椽子和檩子都黑黑的;屋子的地面、墙角经常返潮,常常闻到一股霉味。全家八口人,蜗居在五六十平方米的房子里,拥挤的窘境自不必多说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马鞍山水库扩容,淹没线下的村庄一律搬离至安全地带,国家按搬迁户人口补偿木材。父亲抓住机遇,开始“大兴土木”造房。选址,挖山炸石、整理地基,备土制砖,外采房瓦,加工椽子、檩子……父亲披星戴月,忙中抽闲,整整忙活了一个夏天,才算备齐了建房所需的一切。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四间崭新的瓦房落成。虽然依旧是土瓦房,但因为是新房,而且比以前宽敞多了,一家人为此兴奋了好一阵子。 八十年代中期,我参加工作,单位安排两个单身汉合住一间房,虽然彼此有时感觉不太方便,但比起学校里十几人住一间房要好许多,而且单身汉的家什、东西不多,因而心里比较满足。只是不久,因为室友结婚的缘故,我搬进了位于楼梯下面半间又暗又潮的房子里。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结婚成家,被安排住进筒子楼。筒子楼共三层,一层只有两米多高,住人,压抑感明显;二、三层用于办公。三层楼全部为木质楼板,人在上面走路咚咚直响;每层楼为内廊式布局,单间隔断,楼内光线较暗;所有房间无水管。我们住的一层只有一个女厕,入男厕只能上二楼;洗菜、清洗衣服须到距前院十余米处的公用水池处。那时的我,常常做梦搬进配有厨房、厕所、餐厅的套房里。 1995年,单位建起一栋六层住宅楼,我通过东拼西凑集资,也分得一套住房。新房位于六楼,采光、通风条件都很好。搬进新家的当晚,我失眠了。 进入2000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家与其他家庭一样,口袋里渐渐地鼓了起来。看着周围人一个个搬进宽大的新房,我的心也萌动了换大房、好房的念头。2006年,我与妻子商量后,购买了一套160多平方米的三室两厅两卫的商品房。新房不仅设计更加合理,设施功能更加配套,而且小区环境更好,生活居住更加舒适。 2014年,由于儿子大学毕业在省城工作,我们把自己几年的积蓄拿出来给儿子付了首付,通过按揭,在省城买了一套精装房。房子的装修、内部功能设施及小区环境,均令人满意。儿子成家后,我们老俩口经常过去住,一家人其乐融融。 回想几十年买房、换房的经历,心里不由得感慨万千。我家住房由小变大,由暗变亮,由旧变新,由土变洋,每一次住房的变化,无不使我内心充满着激动、喜悦和幸福。而每一次买房、换房,无不折射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我很庆幸赶上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庆幸能够生活在日益富强的社会主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