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冯家园 随县草店镇楼子湾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徐斌摄) 随县草店镇帽儿坡烈士纪念碑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徐斌摄) 9月初,记者来到随县草店镇,踏上曾经遭受炮火侵蚀的山路,寻找那份红色的记忆。 据该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王本升介绍:解放河南南阳的战役,由此地发起;新四军第五师豫南游击兵团在此处改编为河南挺进兵团;新四军在此组建鄂豫皖军区……
帽儿坡上安葬五烈士 草店镇镇区西边,有一个不高的山坡,坡顶上矗立着一座英雄纪念碑,庄严肃穆。碑正东面镌刻着“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座上记录着英雄的故事。 1947年,原随县解放后,成立了第一届草店区人民政府,由当年南下时留下的张子义、王庭义、徐敬武、冯宪章、赵景全五名干部组成了第一任领导班子。在他们的领导下,草店地区的群众过着平静的日子。 1949年春,渡江战役打响,解放军挥戈南下,国民党反动派妄图颠覆刚诞生的人民政权。3月17日,河南信阳县城的各类反革命分子纠集当地的黄学会、红学会匪徒近万人,从信阳吴家店出发,向草店、小林等地进攻,其中一千余人兵分三路围攻草店区政府。 由于兵力空虚,面对穷凶极恶的匪徒,草店区政府的干部奋起反抗,却惨遭匪徒们杀害。区政委张子义、秘书徐敬武被追上来的匪徒用长矛刺死在帽儿坡上,区长王庭义被众匪徒追至草店大河中乱刀砍死,银行主任冯宪章、炊事员赵景全被匪徒包围抓住,游街示众后被砍死。五位革命烈士遇难时,平均年龄只有三十岁。 随后,暴乱匪徒一路奔袭到殷店、天河口一带,被我随北县大队击溃,匪首被抓,暴乱终平息。 群众们感念五烈士,将他们安葬在帽儿坡上。王本升介绍,此后的每年清明节,群众自发去悼念革命烈士。为他们修建纪念碑,也成为老百姓多年的心声。 2004年,经多方筹集,草店镇投入30多万元在帽儿坡上修建了纪念碑,形如一把钢锥,直立在帽儿坡顶端。记者踏访看到,五位烈士的墓被修葺一新,墓碑上镌刻着烈士的英雄事迹。看到这些,让人不由联想起当年在此处发生的激战场面。
两个湾子的红色记忆 在草店,有两个湾子不得不提,它们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个是楼子湾,另一个是石家湾。 楼子湾位于草店镇西南边的紫金山村。在湾里常住、今年83岁的杨新华回忆,这个湾子兴盛的时候有200多间房屋,住着400多人。湾里有个大财主刘崇荣,他的祖上为了防止匪患,兴建了许多炮楼,最多时有8个。 记者踏访时看到,炮楼只剩下了一个,三四层楼高的青砖炮楼依然坚固,枪眼、炮眼等清晰可见。史料记载,1939年4月,随北区委(又称中共草店特区委)在楼子湾成立,调郭纶任书记,并派一批干部到“七七工作团”协助开展地方工作。工作团在农村开展抗日宣传,动员农民参军,收编土匪队伍,壮大抗日力量;同时与当地区署及开明士绅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举办训练班培养抗日骨干,组建抗日武装。 1945年3月,中共信随县委成立,郭纶任书记。4月,李先念率新四军五师主力3000余人,由大悟山出发向北挺进,配合河南工委在淮北和豫中敌后的斗争。信随县委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河南工委书记任质斌的指示,在这一带筹集10万斤粮食供应给集结在四望山周围的新四军五师主力部队。 郭纶等通过原先的地方统战关系,召开地方绅士会议,讲明形势,布置任务,同时提出只能向地主、士绅及富有者筹借。筹粮任务完成得非常及时,对主力部队巩固豫南,开辟豫中,收复中原,在后勤上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1946年7月,信随县委干部随河南军区独立旅突围北上,县委随之撤销,所有人员撤离了楼子湾。 在草店镇北边的石庙村有个石家湾,以前是石氏三兄弟的豪居。1939年,中共信应地方委员会在这里设立办事机构。1943年,中共信应随中心县委员会在这里成立,并设立常驻机关。王本升介绍,1944年11月,新四军第五师豫南游击兵团司令部迁至石家湾村,并改编为河南挺进兵团,黄林任司令员,贾再山任政委。 1945年7月,因战略需要,河南挺进兵团随中原突围部队转移。10月,中共豫南地方委员会仍驻守这里,坚持革命斗争,并负责组织领导该地区的革命工作。1946年7月,河南区党委、军区在石家湾召开县团级以上干部紧急会议,研究部署战略转移的具体事宜。根据中原局、中原军区的指示,决定留下近千人的地方武装组成豫鄂边独立游击支队,开展游击战争。 王本升介绍,楼子湾、石家湾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初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贡献,虽然很多历史遗迹被毁,但这段红色的革命历史永远被人民牢记在心里。近年来,草店镇加大保护力度,将红色文化与廉政教育相结合,引导居民开展“红色郊游”,以更好地发挥烈士纪念设施的革命传统教育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