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青春绽芳华 ——记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曾都区何店镇原扶贫办主任郑新馨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陈云 向凯君 4年,1400多个日子,走遍全镇20个村,遍访建档立卡贫困户1337户3138人。 从“扶贫小白”到“行家里手”,从群众“不信任不理会”到“舍不得的好姑娘”,近日获评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曾都区何店镇原扶贫办主任郑新馨可谓“实至名归”。 “扶贫既是我们改变世界,也是世界改变了我们。”回顾扶贫路,她难忘和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风风雨雨,更感恩脱贫攻坚带给自己青春的锻炼成长。 从“扶贫小白”到“行家里手” “佘福容家中养黑猪一头,鸡还有20只没卖”“如果他考虑好还是想养虾,明年希望他到镇上学习养虾技术”……4月9日,翻开郑新馨厚厚的扶贫日志,密密麻麻记录着贫困村民各家各户的点滴琐事和各项脱贫政策。 2016年5月,郑新馨任职何店镇扶贫办主任,接过了全镇脱贫攻坚的担子。“扶贫工作任务艰巨,那时自己工作经验不足,扶贫方面更是‘小白’,压力很大,做好了打硬仗的准备。”她回忆道。 遍访贫困户,遍学政策精神,用笔和本逐一记录,是郑新馨为尽快投入扶贫工作的“笨办法”。白天村里走贫访困,晚上在办公室加班学习,挤压休息时间全力“充电”。 何店镇紧邻随州市区,下辖20个村(居)委会,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布在全镇18个村。何店镇虽不是深度贫困地区,但致贫原因各方面都有,需要完成的扶贫任务一项也不少。 当时,何店镇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启动,全镇有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需易地搬迁。因为体量小,何店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由扶贫办具体负责推进。 从申报到实施,从选址到建房,需经多项手续。对工程项目建设原本一窍不通的郑新馨,反复请教镇城建办、镇国土所相关人员,逐项细致修改,最终形成了符合标准的易迁实施方案。2016年10月,工程开工建设,年底如期完工交付。“当时就想着,一定要让贫困户赶在春节前搬进来,在新家过新年。”郑新馨说。那年春节,搬迁点爆竹声声好不热闹。 为摸清贫情和短板,她率先在全镇组织开展村级交叉检查,规范档案管理、完善基础信息;为做到精准帮扶,她联合镇妇联、镇团委、民政办、企业、银行开展关爱贫困户、岗位对接、扶贫贷款等活动。 边学边干,苦干实干。郑新馨的扶贫工作渐入佳境。 从群众“不信任不搭理”到“舍不得的好姑娘” 背靠青山,出门便是何柳公路,湾子前有村民休闲小广场。4月9日,走进位于何店镇王店村5组的集中易地扶贫搬迁点,白墙黛瓦的平房整齐排列,房前屋后干净整洁。 易地搬迁“挪穷窝”,更搬来了幸福好生活。搬迁户孙克兴家2018年娶了儿媳妇,日子越过越好。“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小郑这个好姑娘啊!”孙克兴说。 而在最初进村走访时,村民们大多不愿理会郑新馨。村民们觉得,“一个城里来的年轻女娃、白白净净戴副眼镜,哪像是为贫困村民办事的人!”郑新馨早有心理准备,每次进村里,她总是大爷大妈亲热地喊着,让大家伙都唤她“小郑”,和村民一起摘菜扫院子拉家常。 2018年冬,随州异常寒冷。郑新馨发动亲友整理出厚冬衣30多件,冒雪逐户送到贫困户手中。 富民产业,是脱贫增收关键。产业发展必须重实效、可持续。郑新馨外出考察,实地调研,学先进、听建议,严格为各村把好关。桂华村、花塆村的蔬菜大棚成“致富棚”,王店村巴马香猪“拱”开脱贫路,谌家岭村中药材基地探出“以药治贫”新路……近年来,何店镇脱贫产业遍地开花。 有方法,有温度。有现实主义精神,也有理想主义情怀。渐渐地,郑新馨走进了贫困村民的心里。 战贫铁娘子,心有愧疚更存感恩 “这孩子看着斯斯文文,做事却非常认真有力量。”何店镇副镇长李培秀说。李培秀家住何店政府大院内,家里客厅正对扶贫办公室窗口。2016年底那段时间,李培秀发现经常到了晚上11点多扶贫办的灯还亮着,以为是有人忘关灯了。待她绕去办公楼准备关灯,走进一看,才发现郑新馨还在伏案工作。 对郑新馨而言,自从接手扶贫工作,加班便是常态,周末基本无休,“哪天不用加班了都觉得不自在”。 2017年夏,全国扶贫信息系统更新,需要补录大量信息。长时间熬夜工作,导致郑新馨眼睛发炎近视,眼镜度数短时间从275度上升到500多度。 有一次,她顶着酷暑连续走访了好几个村,中午刚回镇政府,没走几步人就晕倒了。同事们要送她去医院,迷迷糊糊中她说“应该只是中暑,休息一下就没事了。”镇领导特批3天假,但她心忧工作没完成,第二天仍按时来上班。 2020年距离生产还有两个月,郑新馨仍奔走在全镇各村。产假还有近两个月,得知工作有需要,她立即返岗奋战。工作间隙她将母乳挤出保存,下班回家后再喂给孩子吃。为了全身心投入工作,孩子不到半岁,她就狠心断了母乳。 付出总有回报。 2020年底,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1337户3138人脱贫摘帽。 2016年至2019年,郑新馨连续4年被何店镇委镇政府评为“突出工作者”,2017年获评曾都区“三八”红旗手”,今年1月获评“2019年度和2020年上半年湖北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先进个人”。 扶贫干部点燃困难群众生活的希望,又何尝不是在照亮自己的内心。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最能砥砺初心,最能磨炼意志。 “心里虽觉得亏欠孩子,但也充满感恩。因为这4年扶贫路,也是我的青春成长路。”郑新馨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