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7月,在擂鼓墩曾侯乙墓(编号为擂鼓墩一号墓)西侧102米处,发现了编号为擂鼓墩二号墓的大型岩坑竖穴木椁墓。 该墓为战国中期诸侯墓,共出土文物2700多件,按其用途分有青铜礼器、乐器、车马器以及铜、玉、骨、蚌质装饰品等。出土文物中的青铜编钟、青铜建鼓座和玉石编磬等49件打击乐器独具特色,其中尤为珍贵的是36件青铜甬钟,最大件通高98厘米、重79.6公斤,最小件通高30厘米、重4.3公斤,编钟总重为590公斤,属先秦时期重型礼乐器。 这套编钟与曾侯乙墓编钟悬挂方式一致。1985年经武汉音乐学院专家小组科学测试,这套编钟虽已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至今仍可演奏古今中外乐曲,是除曾侯乙编钟之外我国出土的第二套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可供演奏及研究的大型古代打击乐器。它与“世界奇观中独一无二的珍宝”曾侯乙编钟并列构成百钟之势,珠联璧合,形同“姊妹”。 擂鼓墩二号墓编钟出土以后,多次代表我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充当文化使者,在国内外巡回展览,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1997年,国家文物局在香港会展中心举办了《中国文物精华展》,为香港回归谱写前奏曲。随州擂鼓墩二号墓编钟随调赴港,历时一年的展出,轰动港内外。 1990年,第十一届亚运会在首都北京举办,擂鼓墩二号墓编钟作为湖北省唯一被选中的精品,首次向亚洲健儿展露尊容,引人注目。 1995年6月至1997年6月,擂鼓墩二号墓编钟远赴西欧四国巡展。展览先后在德国埃森、慕尼黑,瑞士苏黎世,英国伦敦和丹麦哥本哈根等城市巡展,受到东道国观众的热烈欢迎和政府官员的高度重视,在政治上产生了良好影响。 1995年6月,当展品抵达巡展第一站德国埃森时,德国总统赫尔佐克先生亲自为开展式剪彩,并于7月14日上午,陪同访德的江泽民主席和钱琪琛外长,再次观看展览。江主席在参观编钟时,盛赞编钟是“中国古代的高技术”。 1999年3月,正值樱花盛开的时节,擂鼓墩二号墓编钟东渡扶桑,赴日本大阪万国博览纪念公园美术馆,参加“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展”。在历时3个月的展览中,擂鼓墩二号墓编钟备受关注与好评,为此朝日新闻社进行了专题采访。随后,二号墓编钟又辗转赴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参加了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中国文化周”活动,圆满完成跨世纪的外展任务。 2000年3月,二号墓编钟再次远渡重洋,赴美国首都华盛顿史密森博物院沙可乐美术馆参加 “孔子时代的音乐”文物展览,吸引了大批美国观众。同年11月20日,二号墓编钟再次转赴法国巴黎音乐城,参加了中国文化季“龙之声——中国古代钟铃艺术展”,为名城随州争得荣誉。 为进一步扩大影响,弘扬编钟文化,我们还复制了一套擂鼓墩二号墓编钟,结合曾侯乙墓出土的其它乐器,按古今中外分类编配曲目,在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巡演,也同样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系随州市博物馆馆长)黄建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