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722-3318927 投稿邮箱:szrbs@21cn.com
绿色发展引领神韵随州建设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5-12-2 09:24
来自: 随州日报
字号: 打印 查看: 779
杨世勇 余洋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神韵随州,“神”在铸文化之魂,“韵”在绘山水之美,文化是灵魂,生态是基础。秀美的生态是随州最宝贵的资源,也是后发赶超的最大潜力。建设神韵随州,必须始终不渝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良好的自然生态这一最大的优势,全力做好绿色生态文章。
强化绿色发展理念
    没有理念的指引,行动就失去方向。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应树立正确的绿色发展理念,正确对待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政府应坚持绿色政治理念。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改变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GDP的偏向,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通过低碳经济、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赢。
    企业应坚持绿色生产理念。以绿色低碳理念引领企业转型升级,坚持减量化、再使用、再生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把现行的 “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过程转化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过程,把“消费-排放”的开放式经济流程转化为“消费-回收-再利用”的封闭式经济流程。
    民众应坚持绿色消费理念。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制度规范等手段倡导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公众转变消费观念,形成良好的意识、习惯和行为方式,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尽一份责任。
推进绿色城镇化
    坚持走“节约资源、低碳减排、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的绿色城镇化道路,打造 “碧水蓝天、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宜居城市。要大手笔规划,高标准建设,规范化管理,切实做到三个“一”:
    “规划一张图”。在城区规划上围绕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城市目标,按照“东进”、“南优”、“北调”、“西控”的规划思想,在老城区升级改造的基础上,打造活力新城、生态城南、明珠新城、文化城西四大新城,“4+1”新老城区共同托起随城中心城市梦。其中,将活力新城规划为生态居住综合区;将生态城南打造为一座“城在山中、水在城中”的生态区域;将明珠新区构建成全市核心经济增长极;城西将依托市博物馆打造成文化核心区域。
    “城乡一盘棋”。始终坚持“城乡并举、整体推进、平衡发展”的生态建设机制,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计划、示范镇建设计划、宜居乡村计划、碧水蓝天青山绿地计划等。着力解决好农村生态建设滞后的问题,打造生态优良、绿化充足、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生态型园林城区,开创现代农村和现代城市和谐相融,历史文明和现代文化交相辉映的城乡生态新局面。
    “绿色一线牵”。坚持把绿色底线视为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生命线。在城市规划中,要规划好绿色生态空间布局,积极发展生态园区、生态社区和生态企业。在城市建设中,要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积极建设环保、舒适的紧凑城市和资源节约型城市。在产业发展中,着重突出绿色、突出品质、突出效益,做到高能耗的企业,不要;高耗水的商家,不纳;高污染的产业,不允。
建设绿色美丽乡村
    随州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的过程,也是历届市委、市政府为打造美丽乡村而进行的持之以恒的接力过程。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乡村,要实施“三大工程”。
    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村容整洁是美丽乡村的外在体现。要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通过规划引导和环境整治,实现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河塘净化、卫生洁化、环境美化、村庄绿化,使村容村貌更加优美。更要加强对环境的管理与维护,以市场化方式建立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卫生保洁的长效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
    推进“生态经济”工程。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物质基础。要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的要求,科学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等特色产业,构建高效绿色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推进“生态文化”工程。乡风文明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化追求。要按照 “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培育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要用道德力量感染人,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要用宣传教育塑造人,将保护环境内化成村民的自觉行动。
发展绿色生态产业
    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应依托绿色资源优势,狠抓特色能源主线,探索绿色创新模式。要打好“三张牌”:
    打好“绿色牌”。随州被誉为中国花菇之乡、中国古银杏之乡、中国蕙兰之乡,拥有享誉全国的绿色品牌,如三里岗香菇、广水奎面和二月风葛根等。今后应加快推进绿色食品、林产品加工等特色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推进农业副产物高效循环利用,积极探索和建立从田间到餐桌、从原料到成品、从加工到消费、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体系。
    打好“特色牌”。新能源产业是随州的特色产业。随州拥有全省首个风电项目和目前省内最大的风电项目——二妹山风电场,十二五期间投产或在建的风力发电项目达15个,总投资超过70亿元,总装机容量785兆瓦。2010年,多晶硅项目的诞生使随州在太阳能产业这个新兴产业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十三五期间,随州应立足新能源特色优势产业,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积极发展风电、太阳能以及沼气发电、生物制氢、燃料乙醇等生物能源产业,努力将随州打造成全省乃至华中地区重要的新能源生产基地。
    打好“创新牌”。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题中之义。政府应尽早出台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制度,通过产业政策引导、法律法规约束、制度管理等增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内在积极性,促进企业在技术、组织、管理方式、制度、成果转化等环节由粗放向精细、由褐色向绿色转变。
健全绿色发展机制
    绿色发展是全新的事业,是系统的工程,需要不断健全体制机制来保驾护航。
    健全法律保障机制。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国土资源开发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耕地保护制度和环境保护制度等法律法规。同时,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制度规范,通过制度规制降低生态负外部性。
    健全问责考核机制。改变唯GDP的经济发展观和考核评价体系,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重要指标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和环境保护举报制度。
    健全市场决定机制。充分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绿色发展的推动作用。深化排污交易试点改革,推动建立碳交易市场,积极探索和建立污染排放交易和碳交易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森林、流域、湿地和矿产资源等不同领域的生态补偿机制。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
    绿色发展是一种思想观念,是一种发展方式,也是一种责任担当。随州应主动适应新常态、顺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在更高起点上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在“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总体部署和 “五个湖北”建设的总体布局中展现“担当精神”。
    (作者系市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市委党校教师、法学硕士)

(责任编辑:隋意    新闻热线:0722-3318927)
请稍等,努力加载中...
请稍等,努力加载中...
随州日报-新媒体矩阵
随州发布-微信公众号
随州日报-微信公众号
随州论坛-微信公众号
随州日报-微博
随州日报-人民号
随州论坛-客户端APP
随州日报-视频号
随州日报-抖音号
随州日报-企鹅号
随州论坛-网易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随州地区唯一新闻网站| 主管:中共随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随州日报社| 关于我们
随州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80011
鄂ICP备11004182号-2|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3119号|
鄂网备421201|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鄂备2018021号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电话:0722-3318927
邮箱635782607@qq.com
广告服务电话:13908660920光明左使(刘先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