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722-3318927 投稿邮箱:szrbs@21cn.com
党政干部要敢于直面舆情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6-2-2 09:52
来自: 随州网
字号: 打印 查看: 1076

伴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种光怪陆离的网络谣言扑面而来。原本作为监督渠道的“网络曝光”也在逐步沦为营私泄愤、绑架官员的“政治利器”。

有的官员“弄伤了”,“周久耕事件”让所有标榜着“天价”的产品成为了舆论炒作的噱头,也成为官员避之不及的梦魇。

有的官员“弄怕了”,一个微笑让“表叔局长”仓皇落马,也让许多官员处处谨小慎微,惶恐一个不合时的面部表情就可能结束自己的仕途。

有的官员“弄懵了”,“正当升职”打上“坐火箭提拔、政治黑幕”的阴影,政治廉洁的好干部“躺着也能中枪”,

有的官员“弄哑了”,“年轻市长”面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舆论攻击,打掉牙齿往肚里吞,有口难辩。
   
官员作为公职人员,其言行举止本应成为普通公民的表率,然而涉官负面舆情的频频发生,在使民众看到“官员也是人”这一事实的同时,无疑也使得官员群体乃至政府部门形象在网民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下降。这些负面舆情中披露出来的一些官员贪污腐败、私生活不检点、奢靡享乐、言行不一、逃避责任,以及网民主观认为的 “官官相护”和各部门“踢皮球”现象,无疑对于普通网民具有极大的刺激性,进一步加深对官员群体的不满情绪,客观上加深了官民矛盾,成为了撕裂官民两个舆论场的一个极为实际的原因。官员在对此舆情处置中,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发出足够音量的、态度明确的信息,就只可能进一步加深官民矛盾。

面对“找上门”的舆情,一些政府部门或者发声迟钝,或者发声后声量不高、效果不佳,归根结底还是惧怕舆情上门的心理作祟。官员个人行为对部门形象固然有着很大“杀伤力”,一旦涉及切割止损,其“杀伤”范围其实也有限。这就涉及到官方人是存在的两个误区:一个是没有意识到官员个人行为对政府部门形象的负面影响恰恰主要来源于相关部门的处置和发声环节;一个是不相信网民的自身判断能力,以及公私撇清、就事论事的处置态度和方法在舆情效果上的巨大好处。

这些年来各级政府部门对于舆情事件的处置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舆情意识也有了极大地提高,但这种状况并不稳定。往往在涉及大的公共事件、突发事件时,由于各项舆情处置机制的健全,政府部门往往能整体运作起来,迅速回应处置,但在涉及官员个人问题引发的舆情事件时,特别是在地方和基层政府层面,除了是因为未能清醒认识到个人问题与单位形象之间的紧密关系,“事不关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心态恐怕也是导致部门层面“出头”应对显得较为迟钝的主要原因。

政府部门应善于利用政务新媒体平台,起到正确引导舆论方向的重要作用。要看到的是,政务新媒体正成为舆论场重要组成部门,是沟通官民对话的新渠道。政府新媒体平台也应该能够起到传统媒体、网络媒体难以真正达到的引导舆论、设置议题、释疑澄清的重大作用。遇到涉官负面舆情,尽快通过政务微博平台乃至其他自媒体平台发声,而不是完全依赖媒体“代言”,就能放大自身声音,就能在舆情处置方面占得先机,真正与网民良性有效的沟通。面对此类涉官舆情,应改变思维惯性,“躲”与“怕”不如激流勇上,在立足事实、妥善处置的基础上勇敢地放大官方声音,相信网民能根据事实作出正确的判断。

古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既然清白,又有何惧?作为广大党政干部的坚强后盾,党政机构也不要一味退让,甘做舆论攻击的“裸靶”,让干部成为“炮灰”,被舆论压得“体无完肤”。在尊重事实真相的基础上,我们的党政机构应该站出来摆出事实为干部说话,而不是一味躲闪,以免惹祸上身。网络的开放性决定了“网络舆论”躲是躲不过的,只有敢于直面,才能釜底抽薪。

 作者:炎帝故里随州

(责任编辑:隋意    新闻热线:0722-3318927)
请稍等,努力加载中...
请稍等,努力加载中...
随州日报-新媒体矩阵
随州发布-微信公众号
随州日报-微信公众号
随州论坛-微信公众号
随州日报-微博
随州日报-人民号
随州论坛-客户端APP
随州日报-视频号
随州日报-抖音号
随州日报-企鹅号
随州论坛-网易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随州地区唯一新闻网站| 主管:中共随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随州日报社| 关于我们
随州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80011
鄂ICP备11004182号-2|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3119号|
鄂网备421201|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鄂备2018021号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电话:0722-3318927
邮箱635782607@qq.com
广告服务电话:13908660920光明左使(刘先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