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日报讯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张立 通讯员 刘玉琳 罗俊
“以前水渠用的是U形槽,流量小,硬度低,时间一长就碎了,沟也容易堵。现在我的主水渠用预制板,虽然贵很多,但可用时间长。”行走在新浆砌的渠堤上,曾都区万店镇龙头湾村二组龙腾家庭农场负责人马威满脸笑容。
在曾都区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整治工程项目现场,宽敞的机耕路向前延伸,排灌渠清澈的库水流向田间,旋耕机正在忙碌地作业,呈现一派“田成方、树成行、路相通、渠成网”的壮美景象。
真金白银 整田资金突破亿元
以往,高标准农田建设往往由工程公司来做,政府项目资金补贴,容易出现“种田者不整田,整田者不种田,田整了不好种,种了田难增产”现象,高标准农田经济效益不能完全发挥。
2017年8月,曾都区出台高标准农田整治以奖代补政策,拿出真金白银,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农业主体根据自身经营理念和规划来整田,质量过关后政府最多可奖补整田资金的75%。
政策实施一年多来,该区累计发放奖补资金4000余万元,撬动社会资金投入1亿多元,整田奖补规模走在全省前列。
如何整田 让种田人自己选择
2013年,马威拿出60万元积蓄,在村里流转了1180亩土地,种植水稻、小麦等作物。“U形槽坏了以后,不能用机械维修,人工维修又太贵。机械收割需要机耕路、下田道,这些原来都没有。”马威说。
以奖代补政策出台后,212.7万元的整田资金,马威只掏了53万元,政府奖励159.7万元,占75%。
记者现场看到,农场每块田都有一个标准的下田路,水渠修到每块田边。“机耕路排水很快,雨一停,旋耕机就可以开进田里整地。农田整治让我种田方便、高效多了。”马威说。
南郊办事处毛家棚村金科生态种植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徐世宏也表示,农田设施真正使用的是农民,只有农民才知道水的走势,哪里修堰塘会漏水,哪里走路方便,要是修得不好,农民不愿用。
该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农田整治以奖代补,经营主体直接参与规划,能最大程度地体现经营主体的经营理念,避免了过去规划设计不接地气的弊端。
多重监管 确保农田整治质量
根据以奖代补方案,经营主体先行投资建设,施工单位严格按照项目规划设计、预算批复、施工合同进行项目建设。项目完工以后,区高标办组织项目验收,委托第三方中介
机构进行工程决算审计,验收合格后兑现奖补资金。
在施工过程中,区高标办定期察看,还指定监理单位及时监管,发现问题及时责令整改。“前段时间,监理单位来人,拉着尺子到处量,说排水管两端没有浆砌就不能验收,用预制板做堰塘护堤也要敲掉,说影响生态环保。”何店镇花湾生态园负责人詹洪说。
“哪还要其他人监管,最担心质量的是我们,因为这些水渠和路以后是我们用,坏了我还要掏钱修。”万店镇泉水寺村添程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斌说。
多重监管下,曾都区一年多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奖代补”项目22个,建设规模7万余亩,覆盖7个镇(办)27个村,项目质量全部合格。
高标准农田整治“以奖代补”政策激活了曾都的广袤田野,吸引越来越多能人“掘金”。据统计,曾都区已有360多位能人下乡,流转土地18万余亩,一批大型农业种植养殖基地、观光体验园不断涌现,打造出各具特色的高效产业基地和示范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