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炳坤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举措,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战略之举。新时代文明实践怎样做,打造群众身边的精神信仰家园、和谐幸福家园、文化传承家园和文明风尚家园,是一道终极命题。随县结合基层群众文明实践需求和自身特色,打好“三张牌”,拿出了随县思考和实践。
唱响文化牌,提振农村群众精气神
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唱响文化品牌,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多姿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获得精神滋养、增强精神力量。
挖掘文化底蕴,激发文明实践精神动力。随县作为炎帝神农诞生地和农耕文明发源地,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炎帝精神和文化已深深融入随县百姓的血脉中,衍生出“义阳大鼓”“大洪山锣鼓”“打硪号子”“九莲灯”“采莲船”“板凳龙”和“三独”歌舞(独角兽、独人轿、独杆舞)等世代传承至今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戏曲。这是留给随县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发挥随县神农剧团、随县红色文艺轻骑兵艺术团及民间演艺团体力量,扶持民间草根文化人才,大力挖掘、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挖掘整理传统文化,并赋予新时代精神内涵,把随县传统文化歌舞戏曲打造成有特色、深受群众欢迎的文艺品牌,并使之深入基层农村。大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人民群众参与文明实践的精神动力。
发挥榜样作用,厚植文明实践群众基础。随县在建县10年间,涌现出抗旱支书张小林、防艾卫士夏治华、独臂医生王文艮、身残志坚绿化荒山付本发、公路孝女王何林、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光满爱心红丝带”共产党员服务队等一大批中国好人、荆楚楷模人物和组织,他们是随县普通百姓身边的典型。随县充分发挥这些群众身边的中国好人、荆楚楷模、随县楷模人物的榜样作用,讲好随县故事,引领带动基层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来,厚植文明实践的群众基础。
主打特色牌,推动文明实践扎根基层
整合各类资源,大力实施三大工程,涵养乡风文明,推进文明实践进乡村,为乡村振兴“铸魂”。
实施乡风文明“1234”工程。以万福店凤凰山村乡风文明为样板,在全县推广乡风文明“1234”工程,即:规范公序良俗,修订《村规民约》;创新共治方式,成立红白理事会和环境卫生监督理事会两个组织;树立先进典型,开展“最美人物”“十星级文明户”“新乡贤”三类评选;增强内生动力,组建文艺宣传队、文明宣讲队、志愿服务队和矛盾调解队四支队伍。通过村规民约、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环境卫生公约,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探索村民主动参与、主动缴费、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长效机制,引导村民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推进文明习惯养成,营造健康、积极、和谐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氛围。
实施“走百村进千湾入万户”百姓宣讲工程。整合各类资源,组建专业宣讲队,形成“一团多对”常态化百姓宣讲力量,通过专家讲理论、干部讲政策、群众讲故事,采用集中、互动、入户等形式,在全县基层农村开展面对面宣讲。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中央大政方针、为民利民惠民政策向农村群众讲清楚,引导农村群众自觉把个人和小家幸福,与国家发展、民族梦想联系起来,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实施“文明携手、结对共建”工程。发挥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在文化、信息、人才、技术、管理、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携手各自驻点村,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思想道德、文化阵地、村居环境、引领发展、帮困济贫、创建载体等七大共建任务。通过共建,实现推动各类优质资源向农村下沉,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瓶颈。
做实服务牌,提升文明实践工作质效
基层群众关不关心、满不满意、参不参与是评判开展文明实践好坏的标准,其关键在于力戒形式主义,做实、做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质效。
建设并肩携手的志愿队伍。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要求我们要建设数量充足、构成多元、扎根乡土、富有活力的志愿服务队伍,为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志愿服务力量。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做实建强志愿服务总队,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深入农村群众,既组织推动又带头实践,增强工作的感召力覆盖面。指导帮扶农村基层根据现实条件组建群众身边的志愿服务队伍,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实现群众自我服务、自我提高。通过公益创投项目、服务合作、针对性扶持,发展专业志愿队伍,为群众提供专业、优质服务。
建立健全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点单+派单”“线上+线下”“讲堂+实践”等三个互联、互通、互动机制。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制定志愿服务项目清单库,建立“部门制单、群众点单、镇村汇单、中心派单、志愿者送单、群众评单”的上下互联的畅通渠道,实现双向选择,打造实用、适用、管用的文明实践菜单。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行“定制服务”,推动志愿服务供需对接,网上“接单”网下做,让志愿服务更精准,在服务群众中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不断增强文明实践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整合各类文明实践资源平台。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打造政策理论宣讲、文体活动、科学技术服务、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服务、教育服务和关爱援助等七大平台,做好统筹安排、实现共享使用,协同运行。同时考虑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融入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访民情、议民事、解民难”“逢四说事”等活动中,真正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
(作者系随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