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722-3318927 投稿邮箱:szrbs@21cn.com
宜居之城,旅游胜地 ——中国气候宜居城市·随州观察之四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2-7-19 09:23
来自: 随州日报
字号: 打印 查看: 1585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陈云 通讯员 车俊志
  近来,位于随县淮河镇的抱朴谷景区游人如织,大家因这里的瀑布、星空、萤火虫等景观慕名而来。
  我市优异的气候禀赋和自然地理条件,不仅造就了优良的生态环境,也使之拥有了丰富独特的生态气候景观,成为游客的向往之地。截至目前,全市共有A级景区16家,其中4A级景区7家、3A级景区8家。
  立体气候,一山可以领略四季
  随州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上,大洪山与桐柏山南北拱立,形成特色鲜明的山地立体气候,造就了缥缈云海、剔透的雨淞,晶莹雾凇、灿烂星空等奇妙景观。
  阳春三月,是万物生长、百花盛开的时节。被誉为“楚北天空第一峰”大洪山上,漫山的野樱花自山脚向山上次第开放,花色各异,甚是奇特美观。
  “今年4月,一场冷空气来袭,大洪山刚开的桃花、樱花等被冰晶包裹,形成了雨凇景观,宛如一件艺术品。”鄂旅投随州集团副总经理林凯说,“吸引了5000多名游客,同时领略春日、冬季两个季节的美景。”
  一场“倒春寒”,带来了樱花与冰花的浪漫邂逅。漫步山脚樵河古道,春雨如烟、小桥流水,一派江南烟雨;脚踏金顶之巅,北风凛冽,满眼玉树琼花,却是北国风光。
  为何大洪山会形成雨凇景观?
  这是由于大洪山海拔有1000多米,山下如春天般温暖,山上却没离开寒冬的脚步,山下小雨、山顶雨淞,宛如冬春两个季节、南北两个世界。
  云以山为体,山以云为衣。特别是雨后初霁、雪后初晴,大洪山会迎来美轮美奂的高山云海景观,只见云海翻腾,填满万壑千谷,拍打绝壁危崖,仙气十足。
  今年6月27日,CCTV-17专门展示了大洪山云海,这是央视又一次聚焦大洪山气候美景。
  市气象局副局长林春泽介绍:“大洪山海拔较高,翻腾云海的水分充足,昼夜温差大,过于饱和的水分遇冷凝华而成,挂在树枝上还能形成雾凇景观。”
  夏夜,站在没有光污染的金顶,仰望星空,繁星点点,仿佛触手可及,给我们一场星辰大海的视觉盛宴。
  与之辉映的随北抱朴谷,森林覆盖率高达90%以上,滋生了一群美丽的天使——萤火虫。
  林春泽介绍,萤火虫一生对生态环境要求很高:水要纯净,气候要湿润,空气要清新等。抱朴谷的夏夜,萤火虫与星空交相辉映,这里也成为鄂豫两省最佳萤火虫观赏基地。
  更让人惊奇的是秋天,孕育了300多种树木的大洪山,红色、黄色、绿色、褐色等树叶相互搭配,且随海拔不一,颜色渐变,好似一幅水墨彩画。
  而在随县吴山镇山丰村,原生态的“椂木拐”灌木丛,一片连一片,一山连一山,漫山的红叶像火海,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犹如走进一幅绚丽的油画当中。
  市文旅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随州可以一山观四季、四季不同景,这便是立体气候带来的神秘,令人神往、引人入胜。
  区域小气候,不一样的美景
  随州百川出境入江河(长江和淮河),却无一客水入境。为了留住水,勤劳的随州人民大兴水利,建水库、挖堰塘、筑堤坝,人为造就了独特的小气候,形成了神奇的美景。
  位于广水市长岭镇的徐家河水库是全省四大水库之一,库区多丘陵,形成众多库汊,空中俯瞰如百岛骊珠。
  徐家河水库形成独特的小区域气候,沿岸植被茂盛、色彩斑斓,物种丰富多样,与水形成了湿地系统,吸引游人无数。
  市水利和湖泊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随州是水库大市,全市注册水库705座,如同蓝宝石般镶嵌在随州大地上。
  市委、市政府将封江口、徐家河等作为随州“生态”四宝,广泛宣传,成为随州旅游的代名词之一,也是文旅产业发展的“吸金石”。
  水能造景,山也亦然。
  数亿年前,大洪山地区曾三次大规模火山爆发,形成奇特的地质地貌景观,成为中国四大火山遗址之一。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造就天然的高山溶洞,洞中气温冬暖夏凉,钟乳石千奇百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惊叹;琵琶湖地质公园有造山构造面貌、海底火山地质地貌、古生物景观等,具有较高的地质研究价值……
  “南北过渡的地理位置,独特地质地貌,也让随州拥有诸多的区域性小气候,给植物生长带来不同的影响。”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王莉萍说。
  在曾都区洛阳镇,500多万株银杏,绵延数十里,成就了世界四大古银杏群落之一,千年以上的就有300多株。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说:“之所以能形成群落,一是气候适宜,年平均气温在14°C至18°C,有充足的水源;二是地处丘陵地带具有良好的排水性,适宜‘活化石’长期生存。”
  一眼千年。置身秋天的银杏谷,仿佛进入童话世界,游客趋之若鹜。
  气象+旅游,打造宜居宜游胜地
  5月24日,中国气象局长江中游暴雨监测野外科学试验(大洪山)基地在随州大洪山正式揭牌,将通过在随州大洪山建设气象研学基地、推进气象文旅合作,构建“气象+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
  去年12月,随州获评“中国气候宜居城市”,这是我市旅游发展的一张新名片。
  “这是对随州深厚历史文化的佐证,正是由于适宜人类居住,炎帝才在此开创农耕文明,才有了700年的曾国辉煌,才有了隋炀帝杨坚的蛰伏蓄能。”市文旅局副局长石正东介绍。
  气象数据显示,随州市多年平均气候度假适宜日数为270天,达全年天数的74%,呈逐年增多趋势。
  市委、市政府明确,深度挖掘利用随州的大山水、大人文、大遗址等,将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旅产业发展胜势,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我市气象部门“跳出小气象”,加快推动气候资源向旅游资源、养生资源转化,以气候滋养随州,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在广水市打造徐家河国家湿地公园、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三潭4A级风景区创建过程中,气象部门均给予了精确的数据支撑。
  市文旅局局长解伟介绍,将有机整合山水、森林、气候、温泉、田园等生态和旅游元素,推进生态气候与旅游、康养、文化等深度融合发展,走好康养·绿色发展之路。
  去年,随州接待游客22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0亿元。
  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将是随州又一“金字招牌”。
(责任编辑:隋意    新闻热线:0722-3318927)
请稍等,努力加载中...
请稍等,努力加载中...
随州日报-新媒体矩阵
随州发布-微信公众号
随州日报-微信公众号
随州论坛-微信公众号
随州日报-微博
随州日报-人民号
随州论坛-客户端APP
随州日报-视频号
随州日报-抖音号
随州日报-企鹅号
随州论坛-网易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随州地区唯一新闻网站| 主管:中共随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随州日报社| 关于我们
随州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80011
鄂ICP备11004182号-2|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3119号|
鄂网备421201|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鄂备2018021号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电话:0722-3318927
邮箱635782607@qq.com
广告服务电话:13908660920光明左使(刘先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