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722-3318927 投稿邮箱:szrbs@21cn.com
随州深入推进市校合作闯出创新发展新路子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8-25 09:03
来自: 随州日报
字号: 打印 查看: 1891
创新,让发展更有底气 
——随州深入推进市校合作闯出创新发展新路子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张琴 见习记者 滕锐 通讯员 刘佳佳
  近日,位于随州高新区的湖北科迪雅科技有限公司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他们研发生产的高端锂电池用粘接剂获得国内新能源头部企业青睐,已完成第一次驻厂调研审查。这是企业创新发展取得的重大突破,也是随州深入推进市校合作工作结下的硕果。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自2013年以来,随州立足发展实际,深入推进市校合作工作,走出了一条柔性引才、成果转化、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子,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搭建平台 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
  8月14日,在随州武汉理工大学工业研究院看到,一台无人驾驶清扫车正在清洁路面。工作人员设置好程序后,清扫车根据设置路线自动前行,地上的渣土和落叶扫入机器人自带垃圾桶内,实现高精度的自动化清扫作业。该车目前处在研发调试阶段,技术成熟后便可推向市场。
  “从科研成果到样品,再到产品、商品,这个‘纸变钱’的孵化过程,对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难度较大,需要技术熟化平台的支撑。”随州武汉理工大学工研院副院长李存荣说。
  2017年成立以来,工研院围绕我市专汽、装备制造、新材料等特色产业,让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在研究院进行熟化,然后再到企业实现产业化应用。目前,工研院与全市150多家企业建立了联系,每年组织专家教授百余人次来随化解企业技术难题。
  我市聚焦专汽、应急等重点产业,与多个高校深度合作,搭建了湖北省专汽研究院、随州武汉理工大学工研院、湖北省应急产业研究院等研发平台,架起从“创新链”到“产业链”的桥梁,助推企业产品迭代、产业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专汽研究院、工业研究院、应急产业研究院转化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等科研成果100余项。工研院“冷链物流车行驶温度记录系统”为冷藏车生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神百专汽研发“随车吊智能计重设备”,实现了智能传感、大数据分析技术运用。重汽华威与专汽研究院合作研发高端智能渣土车,实现了车联网和北斗导航技术应用。
  柔性引才 助企走核心技术发展之路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对此,湖北智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玉云深信不疑,也收获了人才为企业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
  在实地探访之前很难想象,“藏”在曾都区万店镇的这家中小企业,竟然实现了多项技术国际领先。细查发现,企业通过市校合作,与行业领军人才实现了深度合作。
  2018年,在电子元器件领域打拼多年的杨玉云转型做红外传感器。“市场非常庞大,但许多核心技术都是‘卡脖子’的,单靠自己肯定不行。”杨玉云说。
  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推荐下,智虹电子成功与青年长江学者、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学院教授张光祖“牵手”。张光祖带领团队和企业技术人员同吃同住,用3年时间成功研发出高性能热释电陶瓷的核心配方,目前正在进行第三代新产品研发,技术或将达到国际领先。
  在随县三里岗长久菌业公司,为了选育一个新菌种,往往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该公司总经理黄天骥表示:“要持续巩固随州香菇产业的优势地位,菌种是关键一环。”
  为此,长久菌业与华中农业大学边银丙教授团队、上海市农科院谭琦研究员团队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共建“院士专家工作站”“校企共建研发中心”“随州市三里岗食用菌科研中心”,每年开展50多个香菇新品种试验,选育出湖北省认定的仅有两个香菇新品种“久香秋7”和“秋香607”,实现了随州地方自育品种品牌“零”的突破。
  我市始终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理念,围绕本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多方争取资源,推进科技副总、院士专家企业行、博士服务团、科技副职等项目,近五年柔性引进各类专家教授和高层次人才1200余人,帮助越来越多企业走上了核心技术发展之路,积蓄了赶超发展的充足动能。
  成果转化 为创新发展按下“加速键”
  近日,在湖北犇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看到,去年下半年开工建设的多孔硅项目已实现试生产。目前,该产品已经与国内多个行业头部企业达成销售协议,市场前景可观。
  去年11月,犇星新材料用1.5亿元购买武汉科技大学多孔硅技术,创造了我省高校院所单笔技术转让交易的最高纪录。该公司董事长戴百雄介绍,多孔硅作为改善锂电池容量的关键材料,具有极高的技术难度和巨大的市场前景,应用市场成熟后,或将改变整个锂电池行业格局。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在随州市组织的高校技术成果推广会上获取这一技术成果信息后,戴百雄果断决定拿下这个项目,并与武汉科技大学材冶学院开展多孔硅技术的深度合作。
  “目前年产1万吨的多孔硅项目已经立项,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60亿元,相当于再造一个犇星。”湖北犇星硅基材料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茂盛生物,创新产品层出不穷。该公司董事长周义新表示:“支农企业是一个周期长、投资大、不可控因素比较多的行业,创新不能只靠自己单干、蛮干,很多基础性研究我们缺乏中高端人才和核心技术。”
  该公司与武汉工程大学等高校共建“生态肥料与作物营养企校联合创新中心”,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等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转化了一批科技成果,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目前,该公司创新产品收入占比突破85%,形成了八大品类、十大品牌、三十多个品种的产品矩阵。
  “近五年,通过实施随州·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计划,我市与20多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创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70余个,促成科技成果转化180余项,为企业创新发展增添了底气。”市科技局局长、市市校合作办主任白玉涛表示。
  借智借力,不仅为企业增添了发展动能,也坚定了企业创新发展的信心决心,激发了自主创新活力,为高质量发展装上了“加速器”。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17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30家,省级瞪羚企业37家。2022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11.3亿元,占GDP比重达到15.9%。
(责任编辑:隋意    新闻热线:0722-3318927)
请稍等,努力加载中...
请稍等,努力加载中...
随州日报-新媒体矩阵
随州发布-微信公众号
随州日报-微信公众号
随州论坛-微信公众号
随州日报-微博
随州日报-人民号
随州论坛-客户端APP
随州日报-视频号
随州日报-抖音号
随州日报-企鹅号
随州论坛-网易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随州地区唯一新闻网站| 主管:中共随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随州日报社| 关于我们
随州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80011
鄂ICP备11004182号-2|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3119号|
鄂网备421201|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鄂备2018021号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电话:0722-3318927
邮箱635782607@qq.com
广告服务电话:13908660920光明左使(刘先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