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我们要传承和发扬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在明确目标、深入基层、成果运用上修炼磨练,扎实练好“调查研究”这项基本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多到分管领域的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体察实情、解剖麻雀,全面掌握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调查研究必须提高站位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是躲不开、绕不过的坎,各种风险挑战、困难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只有通过调查研究,直奔问题去,对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着力打通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中的堵点淤点难点,突出重点、直击要害,才能找到破解改革发展的“金钥匙”。
毛泽东同志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写出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等,都是调查研究的杰作巨著。1941年,毛泽东在《农村调查》一书的序言中指出:“对于中国各个社会阶级的实际情况,没有真正具体的了解,真正好的领导是不会有的。”改革开放之初,经济特区遇到争议,1984年初,邓小平同志来到深圳,深入商业区、工厂、蛇口工业区、渔民村等地深入调研,挥笔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办“经济特区”、实施国有企业改革等,都是在发扬务实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回顾党的百余年历史,重视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一条极为重要的经验。今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兴务实之风,必须更加重视调查研究这一根本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调查研究必须讲究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要大兴务实之风,抓好调查研究,在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上下功夫,把工作抓实、基础打实、步子迈实,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调查研究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要下高楼、出深院,走进工厂车间、田间地头、校园课堂、居民社区,脚踏泥土,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既要身入,更要心入,要一杆子插到底。
让人民群众与党员干部面对面交流,开诚布公提出意见建议,最大程度汇聚民意、凝聚民智,为基层治理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鲜活资料。既要抓点,搞好典型调查,也要抓面,注重广泛调查;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对象中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寻求“源头活水”;要敢于“钻矛盾窝”了解实情,少看花瓶和盆景,多看后院和角落。在深入群众的调查研究中把准民心所向,拜群众为师,从群众观点中打开思路、启迪思维,多出一些带“泥土气”、接地气的对策建议,助推自己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同频共振。
调查研究是为了听真话、察真情。开展调查研究,必须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既看“高楼大厦”又看“背阴胡同”,将那些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群众藏在心底的所忧所盼摸清楚。要对辖区内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摸底排查,确保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通过村民夜话会,和村民身挨身坐一条板凳,心贴心聊家常、无拘无束、侃侃而谈话农事;有了拉家常的氛围,大家就愿意掏心窝子放心讲,收获原汁原味的意见建议。在识民情、接地气中找到群众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把意见综合起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指导和运用。
调查研究必须作风过硬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做好调查研究,考验的是工作作风,多一些“身挨身坐、心贴心聊”的调研,密切联系群众,厚植的是人民情怀。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展调查研究必须走好群众路线,必须眼睛向下,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及时了解群众所需、群众所盼,如实反映群众意见、总结群众创造的经验。坚持人民立场定位,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深入最困难的地方,进行蹲点式的调查,察实情、听民意、谋实策。
开展调查研究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看成绩、学经验,更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后院和角落”去研究问题,真正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发现问题、找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我们要在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中发现急难愁盼问题,锚定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直面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思维分析研究,获得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扫清“拦路虎”、移除“绊脚石”。
调查研究必须解决问题
检验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大小、时间长短,也不是看调研报告写得如何精彩,而是要看能否解决问题。提高调查研究实效,必须提出务实对策,对策研究是调查研究的“后半篇文章”。只调查问题,不提出办法,就会让调查研究工作效果打折扣,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离开调查谈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
调查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难啃的骨头。要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发扬不畏困难、攻坚克难的斗争精神,在艰难困苦的调研环境中、在突出矛盾的破解中、在与群众一起摸爬滚打中,敢接“烫手山芋”,乐当“热锅上的蚂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把调查研究做深做细做实。通过调查研究,摸实情、出实招、务实功,不断跨越新的“雪山”“草地”、攻克新的“娄山关”“腊子口”,在一次又一次调查研究中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针对性地解决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让群众有真正的获得感。
大兴务实之风,既要重视调查研究,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注重实效,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更要重视调查研究成果在决策和决策实施中的运用,把调查研究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战胜困难的实际成效,防止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提出的对策建议大而化之、空洞抽象、不解决实际问题。
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离不开调查研究。只有经常性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是否落实到群众中去,是否真正解决了人民群众关注关心的问题,才能进一步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作者系随县三里岗镇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