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吴财荣 通讯员 熊天光 胡丹
宽阔平坦的柏油村道、干净整洁的民居、整齐划一的路灯……深秋时节,记者走进广水市陈巷镇李岗村,一幅和美乡村新图景展现在眼前。
村村有美景,处处皆画卷。近年来,陈巷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拓宽增收渠道,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文旅融合稳步推进
翠荫葱茏,鸟啼雀鸣。走进兴河村,一幅幅乡村美景映入眼帘,一个个富民兴村产业快速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兴河村位于陈巷镇西南部的寿山脚下,唐代著名“诗仙”李白曾隐居于此,写下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千古绝唱《静夜思》,至今广为传诵。
如今,兴河村充分利用境内富集的文旅资源,聘请专家编制了《湖北广水寿山田园度假区旅游总体规划》,致力打造成集田园观光、生态体验、寿山文化、李白文化、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累计完成投资9000余万元,新修道路50余公里,整修堰塘22口,安装太阳能路灯500余盏,栽植景观树4万余株,新建村民休闲广场和戏楼一座,发展农家乐、民宿数十家,成为“网红打卡地”。
漫步在方略村,洁净的村道、精致的竹园、七彩的壁画……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皆成景致。
方略村地处寿山腹地,由于人多地少,多数村民外出务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方略村不断完善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人居环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农文旅融合,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近年来,陈巷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托家园、果园、田园,建起了生态乐园,下大力气发展乡村旅游,闯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我们以全域化、品质化、智慧化为导向,加大‘乡村+’新旅游业态培育,打造沉浸式旅游体验,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陈巷镇镇长黄洪军一语中的。
产业兴旺强村富民
从空中俯瞰,陈巷镇无疑是“绿色”的:山清水秀空气好,“金不换”的生态优势一直让陈巷人引以为傲。如何让广大农民也能共享这“绿色红利”?几经实践,该镇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同步布局特色产业,让农村宜居又宜业。
流转村民土地100亩,经营10个蔬菜大棚,短短8个月时间纯收入突破100万元。金山村广发种养专业合作社聚焦优质蔬菜产业,推动大棚蔬菜产业化发展,有效解决了农村“谁来种地”“地怎么种”“如何致富”的现实问题。
地还是那些地,地上还是种农作物,农民收益却成倍增长。如今,金山村年产蔬菜70吨,收入达200余万元。“金山蔬菜”成为金字招牌,奏响了“富民增收曲”。
李岗村以乡村振兴、农村“三变”改革为契机,通过土地折价、资金入股等方式,组建专业合作社,大力培育特色产业,短短几年就建成4000头生猪养殖基地、600亩油菜种植基地、8家“乡愁”企业,特色产业成为促进村民增收的强力引擎。
近年来,陈巷镇用好财政衔接资金,大力推动产业发展,着力扶持已建产业管护、建成产业链条完善、产品品牌培育、农产品营销及加工、社会化服务和科技支撑等重点环节,打好土地作价入股、集体经济分红、闲置房屋变现、产业基地务工、产品企业代销“组合拳”。
“乡村振兴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脱贫攻坚基础上纵深推进。”陈巷镇党委副书记蔡爱国告诉记者,党委、政府谋定快动,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幅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和美乡村图景,正在徐徐铺展。
乡村环境颜值提升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陈巷镇将环境整治与生态宜居深度融合,通过建立“红黑榜”奖惩机制、举办“精品村”观摩学习,以点带面促全域提升。
走进黄岗村,干净平整的水泥路,道路两旁树木排列整齐,房屋错落有致,墙面上一幅幅栩栩如生、富有乡村气息的彩绘,把村庄装扮得绚丽多姿。黄岗村的蜕变,是陈巷镇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生动实践缩影。
乡村振兴,自然要从撕掉“脏乱差”的标签开始。该镇以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掀起了一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乡村大扫除”,垃圾围村、入田、堵路、排河现象得到遏制。目前,全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达到100%。
垃圾“清”出去,绿色引进来。该镇通过村湾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大会战,5个省级和美乡村建设示范村相继建成,11个村社区绿化美化项目陆续竣工。
公共设施建设如火如荼,和美乡村建设你追我赶。兴河村见缝插绿、推窗见花,一幅村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生态画卷徐徐展现;李岗村绿色的田园与乡间公路、民房、山水相互交织,构成一幅静谧和谐的振兴图景……串点成线、连线成面,“和美”正在这片热土上持续铺展。
从“清洁”到“生态”,再到“宜居”冲刺“幸福”,奋进中的陈巷人正步履向前,一个“天长蓝、树长绿、水长清、地长净”的新陈巷正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