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吴财荣 通讯员 龚子文 高祥林
山色如黛、河水清流、道路通坦、田畴似锦……7月18日,记者走进随县三里岗镇八一桥村,感受到的是无处不在的淳朴民风和田园美景,整洁靓丽的村庄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十分壮美,一幅迷人的和美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八一桥村位于三里岗镇东北部,素有三里岗“东大门”之称。随岳高速、G240国道等省道穿境而过,版图面积31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907户、2962人,共有耕地面积5478亩,山场27000亩,森林覆盖率高达85%,风景秀美,气候宜人。过去,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畅,其经济发展一度滞后。
如今,这个并不为人所知的山村,缘何实现华丽蝶变?
“近年来,我们坚持在乡村内涵和外延上‘精耕细作’,不断优环境、兴产业、育新风,着力打造内外兼修的和美乡村。”八一桥村党支部书记熊树春一语破题。
环境整治“治”出和美乡村“高颜值”。漫步八一桥,村前漳河水蜿蜒流淌,村后青山层峦涌翠,农家院落别致新颖,整个村庄规划井然、道路整洁、花草芬芳。“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用这句话来描述现在的八一桥村,恰如其分。
“这几年,村里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环境,以前村里私搭乱建、垃圾遍地等情况时有发生,通过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如今村容村貌大变样,村里干净了,村民的心里也敞亮了。”村民汪祥厚告诉记者,“现在村里每隔段距离就设置一个垃圾箱,乡亲们把垃圾都丢到垃圾箱里,再也看不到乱扔垃圾现象了。”
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是助力和美乡村建设的有效抓手。八一桥村从“治”着手,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屋旁臭水沟,垃圾满地堆”变成现在的“村里村外一个样、左邻右舍一个样、房前屋后一个样、户内户外一个样、晴天雨天一个样。”
走近八一桥村新居民点,柏油马路舒适平坦,白墙灰瓦错落有致,彩色墙绘引人注目。
“自开展和美乡村建设以来,八一桥村实现了村美民富的梦想。”71岁老党员彭守忠告诉记者,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该村突出生态、人文元素,致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型村庄,让村民舒畅了心情、品味到乡愁。
“在让村子有‘看头’的同时,还要让村民有幸福感、获得感。”熊树春介绍,“八一桥村在不断推行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基础上,还不断打造同心、放心、暖心、贴心‘四心’幸福乡村。”
来到八一桥村党群服务中心,记者看到公园式文化广场里,不少村民悠闲地在绿荫下乘凉、拉家常。
“这里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村民们都喜欢到广场来跳跳舞、散散步,环境优美又宽敞。”村民马明奎自豪地说,“这几年村里变得越来越漂亮,很多离家在外的人都回来住了,咱农村真的一点儿也不比城里差。”
记者了解到,借力和美乡村建设,在各级财政部门和三里岗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八一桥村先后整合各类专项资金1300万元,刷黑道路4公里,整修塘堰32口,新建村标2处,建成乡村大舞台、运动场2300平方米,铺装广场4000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90盏,包装农户170户,安装雨水污水分流处理管道2060米、弱电入地管道2350米,整治河堤、河道1500米,农户改厕560户,购置垃圾桶130个,配备卫生保洁员9名。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本。迈入新发展阶段,八一桥村坚持以富民为导向发展特色产业,一体推进调结构、扩规模、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目前,村里成立了随县丰之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村委会+农户”模式,种植随州香稻2000亩,建成大棚蔬菜15亩、灵芝菌种植基地50亩,引导村民种植香菇120万棒……带动50户100余人就业,人均年务工增收1万余元。特色产业加快迈向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土地亩均效益明显提升。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魂”,是流淌在田野上的故土乡愁。八一桥村以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全面开展“五星”支部创建,将和美乡村建设与文化建设相融合,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村庄公共环境、房前屋后整治以及基础设施养护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潜移默化地以文明创建带动文明意识养成,让村民成为和美宜居乡村建设的主体和主力军,确保乡村建设“颜值”高、“气质”靓。
乡村之美,美在山水,美在田园,美在淳朴。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也承载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八一桥村的实践表明,只要脚踏实地、铆足干劲,真刀真枪地干、真金白银地投,突出抓好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乡亲们的日子就能芝麻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