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722-3318927 投稿邮箱:szrbs@21cn.com
以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4-8-10 09:57
来自: 随州日报
字号: 打印 查看: 613
夏艺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强调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为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路径指明了方向。
  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逻辑
  城与乡,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两大空间形态。“融合”二字,体现了城乡互融互促、差距逐步缩小的过程。从“分离与对立”到“统筹与融合”的衍变历程构成我国城乡发展的逻辑线索。
  我国城乡关系大致经历了城乡二元形成时期、城乡关系调整时期、城乡统筹发展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时期、城乡融合发展时期等阶段。“城乡连续体”理论提出,“城市”和“乡村”被视为城乡连续体上的点,保证乡村农村继续存续前提下,通过双向赋能发展,城乡边界模糊,进而实现从城乡分割的社会向城乡连续体的转变。然而,基于城市与乡村独立战略、独立规划、独立实施、独立政策体系的历史原因,在城市发展拉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产生诸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住房紧张、资源匮乏、治安恶化、千城一面等“城市病”;同时,在通过乡村发展弥补城市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农村耕地撂荒、房屋闲置、产业空心化、空心村增多、农村生态环境无人治理、妇女儿童留守问题和社会割裂问题等“乡村病”。“城市病”和“乡村病”复合叠加又形成了城乡要素流动不畅、发展差距较大、社会空间割裂、基础设施衔接不畅、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城乡病”,这些都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现实意义
  《决定》将“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五个体制机制之一,既明确了城乡融合发展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更指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路径与方向。
  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下,我国的城乡关系发生着深刻变化,开创出崭新局面。公共财政覆盖乡村的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基础设施逐步走向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城市与乡村的联系日益紧密,建设中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对城市呈现出与日俱增的吸引力。
  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强调“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城乡发展格局上看,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依然突出,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根本消除。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看,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依旧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短板。
  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机遇下,必须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不断缩小城乡差别,最终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要求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打通要素自由流动的堵点是基础。城乡是一对分工有别但又相互依存、互为促进的有机整体,唯有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生产要素顺畅流动、生产力合理布局,才能为乡村振兴开山凿路,为城市繁荣蓄势聚能。要促进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首先要聚焦于“人”,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下遗留的制度藩篱,实现城乡人口双向流动,尤其要为投身乡村的各类人才提供财政、金融、社会保障等支持政策,让他们在乡村也可以拥有便捷、现代化的生活工作条件,缓解乡村的“人才之渴”。其次要解决“地”和“钱”的问题,尊重市场规律,赋予乡村资源与城市资源同等权益,推动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同地同价同权”,确保农村土地增值收益更多地用于农村发展,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建立更加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城市与乡村才能持续互动,共生共荣。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确保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关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破解城乡融合发展难题,解决城乡“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要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取向落到实处。一方面要补上历史欠账,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财政投入向农村倾斜,稳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另一方面要不断激发农业农村的内生动力,通过产业政策的支持,让乡村的每寸土地、每处山水、每项特色产业都充满魅力、产生价值,让农业农村在经济发展格局中激发动力和活力,城市与乡村互为市场,携手并进。
  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是底线。当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6%,这其中数以亿计的进城农民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既要保障他们在工作的城市能够享受到公平的公共服务和权益,拥有基本的社会保险、住房保障,不为子女上学犯愁,更要确保他们在农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各项权益稳定持续,让他们在城“干得安心”,离城“回得放心”。同时,在城乡融合发展中,还要确保农村土地的耕地红线不被突破、土地使用性质不因社会资本的进入而随意改变,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守住乡村文化根脉,高度重视防范各类伤农风险,让广袤乡村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稳定器”和“动力源”。新时代的城乡融合发展,一定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而是互促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过程。
  城乡融合发展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篇大文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以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劲头,持续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为加快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持续努力奋斗。
  (作者系随州市委党校市情研究室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停止孤单    新闻热线:0722-3318927)
请稍等,努力加载中...
请稍等,努力加载中...
随州日报-新媒体矩阵
随州发布-微信公众号
随州日报-微信公众号
随州论坛-微信公众号
随州日报-微博
随州日报-人民号
随州论坛-客户端APP
随州日报-视频号
随州日报-抖音号
随州日报-企鹅号
随州论坛-网易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随州地区唯一新闻网站| 主管:中共随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随州日报社| 关于我们
随州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80011
鄂ICP备11004182号-2|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3119号|
鄂网备421201|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鄂备2018021号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电话:0722-3318927
邮箱635782607@qq.com
广告服务电话:13908660920光明左使(刘先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