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722-3318927 投稿邮箱:szrbs@21cn.com
随州好老师|随县万福店农场中心学校教师胡晓明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4-10-12 08:37
来自: 随州日报
字号: 打印 查看: 389
从小我就有个教师梦,一个幸福的梦 
——记随县万福店农场中心学校教师胡晓明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刘馨怡 通讯员 王军 顾巍
  在随县万福店,有这样一户人家,祖孙三代投身教育事业,在三尺讲台上坚守一生。“踏实、严谨、敬业,教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件事。”秉承着这一家风,胡晓明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教育战线,用责任与信念演绎着人民教师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
   三代书香,一家六人是教师
  早在胡晓明爷爷那一代,胡家就与教育事业结缘。
  胡晓明的爷爷胡正荣解放前后曾在万福店村开办私塾,启蒙乡童,父亲胡大道也是教了一辈子书,97年退休后又被学校返聘一年,现年87岁,一说起教书,仍是满面红光。在父辈的熏陶下,胡晓明这一大家子都成了衷心于教育的人。
  如今,胡晓明在万福店农场中心学校任职,妻子吴爱迪、妹妹胡秋霞、妹夫李金毅都从事着教育工作。
  这样算来,胡家从祖辈胡正荣,到父辈胡大道,再到胡大道的一双儿女和儿媳女婿,一家三代有六人是人民教师。
  “因为家人都是搞教育的,一见面自然而然地就说到了教学上,我们经常互相交流教育经验。”胡晓明笑着说,“从小受家里的影响,我非常想成为一名教师,觉得当老师很厉害,不仅可以教给学生知识,还能实现自我价值。”
   潜心育人,是严师也是挚友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最深处。”从教35年,胡晓明坚持用心教学、用爱育人。
  “ 胡老师,今天你又是最早来的,是不是又来争 早 读 课了。”新学期开始,胡晓明又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学校,查看学生到校情况,同事和他开起了玩笑。“早到30多年了,都成习惯了嘛。”胡晓明笑着说道。因为住房离学校比较远,要是有什么事情,担心学生和家长找不到,所以胡晓明干脆和妻子一起住到学校宿舍,这一住就是几十年,偶尔自己的孩子回到家,夫妻俩才会回去做顿饭。胡晓明早就把学校当成了家,把学生当成了孩子。
  张晓霞(化名)是他班上的一名学生,父母离异后就都出去打工。张晓霞经常在课堂上打瞌睡,学习成绩不断下滑,情绪也非常低落。这些细微的变化,没有逃过胡晓明的“法眼”,他从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给予其无微不至的关爱,让这个小女孩调整心态,最大限度地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来。
  经过一段时间辅导和鼓励,张晓霞的心情好了,作业也天天按时完成了。毕业时,她这样写道:“胡老师,你在办公室和我谈心的场面,是我记忆中一道最美的风景,在我情绪低落的时候,是你挽救了我,是你教会了我如何面对生活,我要好好学习来报答你。”看着自己教出来的孩子步入生活的正轨,胡晓明十分欣慰:“我就是喜欢教书,喜欢和学生在一起,踏踏实实地把工作做好。”
   躬身耕耘,不忘教育本心
  “专注、投入、严谨、敬业、勤奋……”提到胡晓明,同事们总是赞不绝口。在同事们的眼中,胡晓明不仅课上得好,管理能力也非常强。2007年9月,万福店农场中心学校一度管理混乱,教学质量滑坡,教师情绪低迷,胡晓明临危受命担任该校常务副校长。“万福水养万福人,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万福店人,推动家乡教育事业发展是我的责任和义务。”他说。
  2016年秋,学校教师紧缺,身为校领导的胡晓明不光主动担任了两个班的教学工作,还让同为教师的妻子吴爱迪带两个毕业班的英语课,他几乎每天都把时间花在教研教学上、休息时间花在学校工作上。别人来的时候,他已经在办公室了,别人回去了他还在办公室里。胡晓明带领全校教职员工打造出“万福现象”,万福教育以全新的模式走入了大众视野。
  “从事教师这个职业,让我感到无比的幸福。”胡晓明说,“身边有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的言传身教为我作出了榜样,也成就了现在的我。”他认为,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学生们的榜样,更要传递积极乐观的心态,帮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如今,现实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正在上演,这就是胡晓明一家三代从事教育工作的故事。胡晓明一家和大多数普通教师一样,用一颗颗热爱教育、关爱学生的心,践行着教育人的情怀和担当。
(责任编辑:隋意    新闻热线:0722-3318927)
请稍等,努力加载中...
请稍等,努力加载中...
随州日报-新媒体矩阵
随州发布-微信公众号
随州日报-微信公众号
随州论坛-微信公众号
随州日报-微博
随州日报-人民号
随州论坛-客户端APP
随州日报-视频号
随州日报-抖音号
随州日报-企鹅号
随州论坛-网易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随州地区唯一新闻网站| 主管:中共随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随州日报社| 关于我们
随州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80011
鄂ICP备11004182号-2|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3119号|
鄂网备421201|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鄂备2018021号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电话:0722-3318927
邮箱635782607@qq.com
广告服务电话:13908660920光明左使(刘先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