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日报讯(通讯员彭纪强)近年来,随县淮河镇桐桥畈村借红色美丽村庄契机,激活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引擎,利用少量建设资金,制定因地制宜、错位竞争的发展路径,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融入产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农户增收,为拓宽和稳固脱贫户增收渠道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
党建引领,高质量栽好红色美丽村庄“红梧桐”。谋划在先突出特色。该村抓住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村的契机,聘请专业团队,深挖细琢本村人文历史、优势产业、红色主题、特色特点,按照“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的原则,实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项目。以红色文化为主线,修建红色主题广场、红色革命纪念馆等基础设施,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红色美丽村庄,带动全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清洁村庄整治环境。引导村民对院内屋内、房前屋后、道路两旁实行清旧补绿、拆旧建绿。全村共实施房屋立面改造3栋,集中组织开展人居环境集中整治20余次,清理垃圾10余吨,拆除破旧圈舍1处,清理转移柴草堆等3处。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补齐全村重点民生领域基础设施短板。完成2处13户28人的易地搬迁点建设,开展“厕所革命”29户厕改造,建设公厕3座,村民活动健身广场1处,对老旧办公楼进行包装,完善6处共2.4公里的断头路建设,村主干道植树1000余株。
招商入村,真心实意引来社会市场资本“金凤凰”。农田平整美化生态。该村利用省市县集体经济项目扶持资金60万元,响应“三清两建一提升”“耕地流出”整改等政策,在全村排查出无劳动力耕种或不愿耕种的“撂荒地”126处、536亩。通过召开板凳会、村民代表会等方式,与村民签订耕作承诺书、托管协议书78份,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托管经营“撂荒地”,现基本形成“小田”变“大田”,“碎田”变“整田”的格局。乡贤聚力激活乡村。用“乡土、乡愁、乡情”为纽带,引导乡贤“回乡、治乡、建乡”,释放乡贤活力。镇党委书记秦学、村党支部书记李世代三赴江苏与桐桥畈籍企业家周超洽谈,成功招引随州市淮之源有限责任公司在桐桥畈村投资5000万元兴建千亩田园综合体及观光游乐园项目。同时鼓励本村致富带头人马德成大胆迈开步子,村集体入股扩建原有养牛场,改造家庭餐馆为绿色生态农家乐。实现以企带村、互惠互赢,真正实现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办事快捷服务暖心。千亩田园综合体项目从立项到第一期工程完工全过程“零跑腿、零资料、零费用”。围绕“提速”和“便民”两个工作核心,镇村职能部门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以能力提升引领环境优化,用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切实增强在村投资办企的企业家们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让“审批不见面、办事不求人”成为常态。
农旅融合,强有力打出生态环保特色“绿招牌”。依托红色资源,承接干部培训。积极对接各级党校打造红色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围绕革命事迹展厅和原桃花尖大捷战斗遗址开展“吃红军饭、穿红军鞋、走红军路、唱红军歌、听红色故事、读红色经典”等活动。依托生态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推进已有生态黄牛、高山香稻、有机蓝莓、小籽油栗、野生蜂蜜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鼓励支持生态养蜂、养牛项目2家,蓝莓种植项目1家。全村土地规模化经营面积发展到60余亩,提升村民的“造血”功能,带动脱贫户、监测户、一般农户50余人,每人每年增收2万余元,完成年均约12万元集体经济增长。依托田园综合体,促进生态循环。整体规划,片区发展。总体上划分为饲料玉米区、高山香稻区、生态黄牛区。形成玉米区提供黄牛过冬饲料,黄牛养殖提供高山香稻有机肥的系统性生态循环农业。利用集体优势与品源公司、大自然米业等农产品公司签订收购协议。高标准集约化发展打响“桐桥畈村淮之源”品牌,切实把产品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效益优势。
(责任编辑:梦回吹角连营 新闻热线:0722-3318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