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管用育融”一体化发展。近年来,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组织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围绕中心工作,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坚持从实际出发,挖掘培育了一批效果好、口碑好、可复制、可推广的文明实践品牌项目。今日《随州日报》对近年来全市涌现出来的优秀文明实践项目予以展示,通过以点带面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提质增效,让基层源源不断的创造力激发出文明实践的生命力。
星光引航
随县星语星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
本项目由随县乐晟达康复中心志愿者团队发起并积极推进。 志愿者们长期深入孤独症康复中心,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文明实践活动。 活动内容涵盖多个方面: 一是为孤独症儿童提供专业的陪伴与康复训练辅助,运用趣味游戏、艺术创作等方式,帮助他们提升社交、认知及表达能力。 二是面向家长开展心理疏导与康复知识讲座,缓解家长压力,助力其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三是组织社区宣传活动,向大众科普孤独症相关知识,消除误解,营造包容接纳的社会环境。 同沐阳光 健“心”践行
随州市中心医院 随州市精神卫生中心
2022年,随州市被纳入湖北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随州市精神卫生中心社会心理服务实践项目工作应运而生并积极推进。中心依托阳光志愿服务队,创建“同沐阳光、健心践行”服务品牌,在阳光党建的引领下,积极开展323精神卫生攻坚行动,守护广大群众心理健康。 实践举措一:院内筑牢心防工程,优化就医体验 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开设心理门诊,开通24小时心理热线,开展特色活动,每周举办心理沙龙讲座,节假日开展联谊活动,帮助患者减压赋能。开通应急处置绿色通道,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应治尽治、应助尽助、应管尽管,有效降低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风险。 实践举措二:院外开展“六进”志愿活动,传递心力量 通过进单位、进企业、进校园、进军营、进社区、进基层“六进”模式,开展健康义诊、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情景剧、心理拓展活动、读书会、心理筛查、心理咨询、发放健康科普手册等活动。累计受益人群10万余人,提升了社会大众心理健康水平。 “百姓名嘴”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政策宣讲
广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百姓名嘴”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政策宣讲项目重点聚焦基层理论宣讲“谁来讲、怎么讲、讲什么”等方面。 一是谁来讲。通过广泛动员各地各单位积极推荐一线优秀宣讲人员,以选拔比赛等方式,共挑选53名“百姓名嘴”宣讲员,统一颁发“百姓名嘴”宣讲员聘书。宣讲员全部来自各行各业的基层一线,涵盖老中青各个年龄段。 二是怎么讲。根据基层理论宣讲特点,创新开展“理论+文艺”“理论+互联网”“理论+典型”宣讲。紧跟党的创新理论步伐,组织“百姓名嘴”排演快板“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传四方”,组织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荆楚楷模等先进典型宣讲个人事迹,策划拍摄“理响广水”宣讲短视频,扩大网上宣讲声势。 三是讲什么。“百姓名嘴”宣讲,始终把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放在首位,以党的创新理论为主题主线,结合自身经历,身边故事,用接地气的方言方语,宣讲党的创新理论。 截至目前,“百姓名嘴”累计宣讲3000余场次,受众达10余万人,有力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在广水大地落地生根。 百姓宣讲入万家 党的声音润心田
随县“百千万”百姓宣讲项目
随县“走百村进千湾入万户”百姓宣讲文明实践项目诞生于 2019 年。 项目立足自身特色和群众需求,开启了“走百村进千湾入万户”百姓宣讲活动。因深受百姓喜爱,宣讲队伍从最初十余人发展到现在的五十多人。6年间累计宣讲2500余场,直接受众达30万人。宣讲团的成员既有专家学者、党员干部,又有百姓认可的田秀才、土专家,还有身边的好人典型、致富能手。 群众需要什么,宣讲团就讲什么。大到理论政策,小到垃圾分类,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群众需就业,阳光人社送就业信息到家;企业要减负,宣讲队送惠企服务上门;假期孩子无人看管,钟光贞校外辅导站精彩开讲,为3000余户家庭解决后顾之忧。 宣讲形式多样,既有主题党日、道德讲堂等阵地宣讲,又有小品、话剧等文艺宣讲,还有热心群众拍摄视频、段子宣讲,掀起了网上的宣讲热潮。一曲慢板,让党的二十大精神通俗易懂;一部话剧,将毒品之害讲得痛彻心扉;一场村湾夜话,激励村民打造出全省共同缔造十佳案例。 “红耀吴店”文明实践
广水市吴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广水市吴店镇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现有保存完好的红色革命旧址47处。 讲好吴店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吴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于2021年创建了“红耀吴店”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政策宣讲项目。现有骨干宣讲队员6名、兼职宣讲队员10余名,成员涵盖党员干部、“百姓名嘴”、革命烈士后代、非遗传承人等。 项目通过红色义务宣讲、红心敲门行动、红色文艺宣传等主题活动宣扬吴店红色革命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队员们穿梭于大街小巷、访遍大小湾组,打通了基层理论宣讲的“最后一公里”。 该项目发起以来,已接待来自各地3000多个单位、团体,50万余人次参观学习;开展各类独具特色文艺宣讲活动共50多次,同时开展红心敲门服务40余次,受益群众500余人。 吴店镇获得各种荣誉28项,先后被授予“老区精神教育基地”“湖北省红色文化镇”“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其中塘畈村、浆溪店村被中组部确定为全国红色美丽村。 “随州三独”“随州慢板”非遗传承
随县唐县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随县唐县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有灿烂的历史文化也积淀了深厚的民俗文化。民间曲艺“随州慢板”和民间舞蹈“随州三独”这两种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在唐县镇广为流传,入选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炎帝文化庙会的保留节目。 随县唐县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立足唐县镇丰富的历史 文化资源,于2020年成立了唐县镇非遗文化传承志愿服务队,队伍由16名非遗传承人、乡土文化能人、文艺爱好者组成,吸纳了非遗爱好者300余人。 队员们通过走村落、入社区、进校园义务展演的方式,宣讲党的理论政策,宣传共同缔造、乡村振兴、移风易俗、清廉文化等内容,服务群众十余万人。让老百姓在观看表演的同时读懂国家政策、感受文明风尚,以非遗表演的方式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传统文化为政策宣讲、文明风尚增光添彩,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助力文化振兴。 李明海红色故事宣讲
随县新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追溯红色足迹,重温革命历史。 为了让红色精神薪火相传,随县新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特创建新街镇李明海红色故事宣讲志愿服务队。 这支队伍深入到农村、机关、社区和学校等地方,用情景剧、诗歌朗诵等多种形式演绎、传播红色文化。 这支队伍开展红色文化传承志愿服务活动,教育引导全镇广大党员干部、中小学生和人民群众厚植爱党、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小课堂·大平安”儿童平安行动
广水市义工联合会
从2019年开始,广水市义工联以“小课堂·大平安”儿童平安行动项目,充分发挥义工联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校外管理、保护、教育、娱乐及心理支持等方面的作用,为3至6年级的儿童提供更优质的校外安全系列教育,助力儿童的健康成长、平安长大。 先后开展“七防”(即:地震、火灾、交通、溺水、烫伤、性侵、欺凌)安全系列教育活动,通过播放视频、卡片讨论、实操演练、互动式课堂体验、道具相辅助等形式,向孩子们传授一些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减少因灾害和意外对儿童的影响。同时,在广水市36所学校传授“六大关键生存技能”(即:腹部冲击急救法、绳结技巧、毛毯担架制作、家具防倾倒、AED的使用、千斤顶抬升)。 该项目6年来,为36所学校开展系列安全教育课程及生存训练营活动1060余场次,受益师生3万余人次;为13个村(社区)开展活动800余场次,受益人数1.5万余人次;开展“路演”120余场次,受益群众5200余人次。 “文明实践+”加出文明“新风尚”
曾都区西城白云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近年来,曾都区西城街道白云湖社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结合实践阵地资源特点和优势,把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各领域,以“文明实践+”模式,不断激活志愿服务新动能,通过创新志愿服务方式、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完善志愿服务机制等方式,促进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充,服务项目不断丰富,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新时代文明“新风”日益强劲。 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广泛吸纳党员、志愿者、医护人员、律师等群体加入组成以“党徽金”“志愿红”“网格蓝”“巾帼粉”“天使白”“橄榄绿”“平安橙”等色彩为代表的“七彩”志愿服务队。着力在服务群众中引领群众,最大程度发挥志愿服务功能,真正地把志愿服务做到最基层、最前沿,形成了特色纷呈的文明实践局面。 同时抓住特殊节点,注重打好“组合拳”,唱响志愿服务“协奏曲”,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服务,推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项目化、品牌化。 讲本土故事扬文化自信
广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广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挖掘、整理、筛选,形成了厨祖詹王文化、李白文化、状元文化、四贤文化、杨涟文化、“三乡”文化、红色文化、关寨文化等系列故事,指定专题专人,精心备课后,走进校园、机关、社区、乡镇进行巡讲。作家们还撰写、编辑了一批广水文化书籍,免费赠送给听众。 “讲本土故事扬文化自信”项目开展以来,先后开展宣讲26场,现场听众达15000余人。 宣讲所到之处,都深受欢迎,反响热烈。现场互动中,听众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和文化自信自豪感溢于言表,项目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被中国网、《湖北日报》等报道,并被多家媒体转载。 弘扬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是历史的呼唤,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的责任。广水市把该项目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品牌,予以重点打造,持续开展,以更好凝聚民心、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