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722-3318927 投稿邮箱:szrbs@21cn.com

澴潭镇:党委搭台解民忧 乡贤反哺暖民心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5-4-15 16:44

字号: 打印 查看: 979
    随州新闻网讯 (通讯员王楚雄)4月15日,澴潭镇中心学校校外辅导站的书架上,悄然多了一排排崭新的图书。214种、1000余册书籍,带着墨香与温度,与8万余元的爱心资金一同“落户”于此。捐赠者钟涌——一位从澴潭走出去的企业家,用这样的方式,将童年的温暖传递给家乡的留守孩子。   

    这一场跨越24天的爱心接力,始于3月30日的一场特殊考察。澴潭镇党委书记金琼,党委副书记、镇长邱锋,党委委员、副镇长蒋玉铭等班子成员与钟涌一行走进校外辅导站时,目光所及皆是温情:教室里,志愿者正手把手教孩子视频连线远方的父母;图书角前,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翻看绘本,科创小组正在进行科技小制作……  

党委领题:把“问题清单”变成“幸福账单” 
    “全镇留守儿童占在校生近六成,老人独居率超30%,‘一老一小’两头牵挂,是群众最揪心的事。”金琼的笔记本上,记录着2024年镇党委走访调研时发现的数据痛点。当年,随着“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推进,一座由闲置房屋改造的校外辅导站应运而生。  
    镇党委整合社区、老年大学、幸福食堂等资源,联合中心学校打造“周末学堂”和“寒暑假爱心托管班”。一年来,累计为400余名留守孩子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这里,孩子们不仅能得到专业的课业辅导,还能在阅读指导中畅游知识的海洋,在体艺熏陶中培养兴趣爱好,在安全守护中感受温暖关怀,在亲情连线中慰藉孤独心灵。一位家长满含感激地说:“自从有了辅导站,孩子变得开朗多了,学习成绩也提高了,我们在外打工也放心了。”

乡贤答卷:从“被爱照亮”到“成为光芒” 
    考察过程中,爱心企业家钟涌的内心被深深触动。他回忆起自己的留守岁月,那些孤独与无助的日子让他更加懂得留守孩子内心的渴望。幸运的是,在他成长的道路上,有许多老师给予了他关爱和帮助,让他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如今,钟涌在外创业取得了成功,事业有成的他始终没有忘记家乡,更没有忘记那些和他曾经一样渴望关爱的留守孩子。

    “看到校外辅导站对家乡留守孩子的关爱做得如此扎实,我真的特别感动。我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条件。”钟涌坚定地说道。仅仅半个月后,4月15日,澴潭中心学校校外辅导站便迎来了一份珍贵的礼物——钟涌先生捐赠的图书214个品种,共计1千余册,总价4万余元,同时还捐献资金8万余元。
    这些图书涵盖了科普、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就像一把把钥匙,为孩子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这笔捐赠资金,将为辅导站的后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让更多的孩子受益。钟涌的善举,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物质上的帮助,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爱与希望的种子。一位受助孩子激动地说:“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将来像钟叔叔一样,去帮助更多的人。”

机制创新:从“单点突破”到“全域温暖”
    在澴潭镇的民生版图上,校外辅导站是支点而非终点。镇党委创新建立“三级联动”机制:学校摸排需求形成“心愿清单”,部门社区整合资源制定“服务清单”,乡贤企业认领生成“项目清单”。这种精准对接模式,让老年大学的书法课变身美育课堂,幸福食堂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门,卫生院的“健康管家”定期驻点体检,形成“15分钟关爱圈”。  

    “我们要让每一分爱心都找到落脚点。”蒋玉铭指着校外辅导站志愿服务满意度调查表:图书借阅量、课程满意度、志愿服务时长……这些量化指标驱动服务持续优化。今春,辅导站新增“心灵树洞”信箱,由镇心理咨询师团队定期回信;暑假将推出“职业体验日”,邀请乡贤企业家带孩子走进企业车间。  
    “我们将继续加强党建引领,整合各方资源,不断提升校外辅导站的服务水平,让更多的留守孩子受益。”金琼表示,未来,澴潭镇党委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进一步探索政企协同为民办实事的新模式、新路径,用心用情解决好“一老一小”、教育医疗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如今,澴潭镇党委正用“一老一小”的幸福指数标定发展高度。那些在书海里欢笑的孩童,那些视频连线时湿润的眼眶,都在见证:党建红引领的,不仅是乡村振兴之路,更是一条用爱接力的传承之路。
(责任编辑:云起风生    新闻热线:0722-3318927)
请稍等,努力加载中...
请稍等,努力加载中...
随州日报-新媒体矩阵
随州发布-微信公众号
随州日报-微信公众号
随州论坛-微信公众号
随州日报-微博
随州日报-人民号
随州论坛-客户端APP
随州日报-视频号
随州日报-抖音号
随州日报-企鹅号
随州论坛-网易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随州地区唯一新闻网站| 主管:中共随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随州日报社| 关于我们
随州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80011
鄂ICP备11004182号-2|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3119号|
鄂网备421201|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鄂备2018021号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电话:0722-3318927
邮箱635782607@qq.com
广告服务电话:13908660920光明左使(刘先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