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722-3318927 投稿邮箱:szrbs@21cn.com

距乙巳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
拜谒炎帝神农大典还有13

《随州曾侯乙编钟》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5-4-18 08:42
来自: 随州日报
字号: 打印 查看: 819
  随州日报讯(全媒记者桂运东、刘诗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4月17日发布新闻公报,宣布将74项文献遗产新列入其《世界记忆(国际)名录》,《随州曾侯乙编钟》入选。
  专家认为,随州曾侯乙编钟是人类目前所见最早体现音乐数理关系的出土文献,是迄今所知公元前5世纪全世界唯一的有声文献,是目前世界仅存的公元前5世纪声文对应的乐律文献,是人类轴心时代高度发达的抽象思维能力的见证。《随州曾侯乙编钟》的入选填补了湖北省《世界记忆(国际)名录》空白。
  随州曾侯乙编钟共65件,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距今约2400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考古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的青铜乐器。2023年,《随州曾侯乙编钟》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随州曾侯乙编钟的钟体、钟架、挂钟构件上共有铭文3755字,铭文能够与保存完好的钟声相互印证。作为目前所见唯一的中国先秦官方乐律文献,它系统描述了规模宏大的乐音体系和人类对乐音之间数理关系的理性认识,反映了当时音乐理论与演奏实践的统一。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方勤说:“曾侯乙编钟是中国古代礼乐重器,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古代青铜铸造技艺的巅峰。”全套编钟用浑铸、分铸法铸成,采用了铜焊、铸镶、错金等技术和工艺,以及圆雕、浮雕、阴刻、髹漆彩绘等装饰技法。其“一钟双音”技术到公元前2世纪左右已经失传,曾侯乙编钟的出土使世人重新认识到古人的这种技术。
  湖北省博物馆馆长张晓云介绍,随州曾侯乙编钟作为档案文献的载体,其铭文与乐音对照,是世界仅存的记录了2400多年前音乐理论与实践的有声文献。曾侯乙编钟如遭受损失,无其他同类出土乐器和文献可以体现其丰富的乐音体系和乐理知识。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王巍称,曾侯乙编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在世界音乐史、科技史、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随州曾侯乙编钟不仅是华夏文明的瑰宝,更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出土40多年间,曾侯乙编钟复制件以展览、展演和艺术交流等形式,频频现身国际舞台,曾侯乙编钟仿制品被作为国礼赠予多位国家元首和国际友人。随州曾侯乙编钟拉近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成为文化传播的符号和对外交流的使者。
  世界记忆项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发起,旨在促进文献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包括本次入选的《随州曾侯乙编钟》《少林寺碑碣(566—1990)》以及《布施锡兰山佛寺碑(1409年2月15日)》(中国与斯里兰卡联合申报的郑和遗存),我国目前已有18项文献遗产入选《世界记忆(国际)名录》。
(责任编辑:隋意    新闻热线:0722-3318927)
请稍等,努力加载中...
请稍等,努力加载中...
随州日报-新媒体矩阵
随州发布-微信公众号
随州日报-微信公众号
随州论坛-微信公众号
随州日报-微博
随州日报-人民号
随州论坛-客户端APP
随州日报-视频号
随州日报-抖音号
随州日报-企鹅号
随州论坛-网易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随州地区唯一新闻网站| 主管:中共随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随州日报社| 关于我们
随州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80011
鄂ICP备11004182号-2|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3119号|
鄂网备421201|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鄂备2018021号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电话:0722-3318927
邮箱635782607@qq.com
广告服务电话:13908660920光明左使(刘先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