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吹拂中,一行行玉米苗钻出覆盖地膜,傲然挺立。近日,记者踏访广水市杨寨镇同心村,看到了这样一幅喜人的景象。
“上次省委书记下乡到咱村的时候,这块地还在翻土,现在玉米已经出苗了。”看着长势喜人的玉米地,村民何裕昌向记者讲述上月初在耕地时意外遇上“大领导”李鸿忠的情景,感慨良多。
2010年8月以来,广水市遭遇罕见的持续干旱,旱情至今仍未解除。杨寨镇同心村是重灾区之一,今年4月8日,省委书记李鸿忠曾赴该村现场踏勘,了解旱情。
“打我记事起,就没见过这样的三年连旱。”65岁的余传顺老人站在该村库容5万方的火龙坝水库边,指着干涸的库底说:“建成51年来第一次干得见底了!”
记者走进该村看到:仅有三口小堰塘有水。村党支部副书记何记安介绍,全村15个小组就这三口堰塘因为靠近小河,村民为了保苗持续地从河凼子汲水日积夜累而成的。
4月29日,广水市普降小到中雨,稍稍缓解了旱情。该村老把式们说,这场雨透了墒,可以种旱作物,但种水稻还是不行。
“现在十塘九干,每一滴水都利用起来了。”该村村支书何贵安说,平地打井已经取不到水了,为保人畜用水,只得组织村民在干涸的堰塘底打井取水。
紧邻同心村的吴塘水库早已枯竭见底,库底杂草丛生,两艘渔船静静地“搁浅”在草地上,库边的泵站孤零零的耸立着,被消失的水面完全“架空”。
“10组的村民全都在9组借田育秧。”同心村10组旱情严重,何贵安组织村民到9组借田育秧,他自家的秧苗也送到了副书记何记安的田中。
村民刘喜桥、黄克博正在塑料软盘上培育秧苗,这种软盘育秧法耗水量非常小,只有传统育秧法的百分之一。目前,该村已通过软盘育秧2000多盘,可栽种水稻200多亩。但这种方法只能在育秧阶段节水,育好秧苗后如果还是没水的话,也无法栽种。
据测算,种植水稻每亩约需用水350方,种植旱作物每亩只需用水50方,相差7倍之多。随着近年来旱作物产量的提高和价格的上涨,种植水稻和种植旱作物的经济效益已大致相当。该村积极引导村民改种花生、棉花、玉米、大豆等旱作物,目前已改种1000亩。
“通过土地流转,让群众旱涝保收。”杨寨镇党委副书记孙玉告诉记者,目前同心村村民已将700多亩土地租给了凯瑞百谷、春晖集团等农业企业。今年1月底,企业已一次性向村民付清全年的租田费用。农忙时节,村民还可以到农业企业务工,获得劳务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