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722-3318927 投稿邮箱:szrbs@21cn.com
同心协力抗大旱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13-5-7 09:45
来自: 随州日报
字号: 打印 查看: 1986
    微风吹拂中,一行行玉米苗钻出覆盖地膜,傲然挺立。近日,记者踏访广水市杨寨镇同心村,看到了这样一幅喜人的景象。
    “上次省委书记下乡到咱村的时候,这块地还在翻土,现在玉米已经出苗了。”看着长势喜人的玉米地,村民何裕昌向记者讲述上月初在耕地时意外遇上“大领导”李鸿忠的情景,感慨良多。
    2010年8月以来,广水市遭遇罕见的持续干旱,旱情至今仍未解除。杨寨镇同心村是重灾区之一,今年4月8日,省委书记李鸿忠曾赴该村现场踏勘,了解旱情。
    “打我记事起,就没见过这样的三年连旱。”65岁的余传顺老人站在该村库容5万方的火龙坝水库边,指着干涸的库底说:“建成51年来第一次干得见底了!”
    记者走进该村看到:仅有三口小堰塘有水。村党支部副书记何记安介绍,全村15个小组就这三口堰塘因为靠近小河,村民为了保苗持续地从河凼子汲水日积夜累而成的。
    4月29日,广水市普降小到中雨,稍稍缓解了旱情。该村老把式们说,这场雨透了墒,可以种旱作物,但种水稻还是不行。
    “现在十塘九干,每一滴水都利用起来了。”该村村支书何贵安说,平地打井已经取不到水了,为保人畜用水,只得组织村民在干涸的堰塘底打井取水。
    紧邻同心村的吴塘水库早已枯竭见底,库底杂草丛生,两艘渔船静静地“搁浅”在草地上,库边的泵站孤零零的耸立着,被消失的水面完全“架空”。
    “10组的村民全都在9组借田育秧。”同心村10组旱情严重,何贵安组织村民到9组借田育秧,他自家的秧苗也送到了副书记何记安的田中。
    村民刘喜桥、黄克博正在塑料软盘上培育秧苗,这种软盘育秧法耗水量非常小,只有传统育秧法的百分之一。目前,该村已通过软盘育秧2000多盘,可栽种水稻200多亩。但这种方法只能在育秧阶段节水,育好秧苗后如果还是没水的话,也无法栽种。
    据测算,种植水稻每亩约需用水350方,种植旱作物每亩只需用水50方,相差7倍之多。随着近年来旱作物产量的提高和价格的上涨,种植水稻和种植旱作物的经济效益已大致相当。该村积极引导村民改种花生、棉花、玉米、大豆等旱作物,目前已改种1000亩。
    “通过土地流转,让群众旱涝保收。”杨寨镇党委副书记孙玉告诉记者,目前同心村村民已将700多亩土地租给了凯瑞百谷、春晖集团等农业企业。今年1月底,企业已一次性向村民付清全年的租田费用。农忙时节,村民还可以到农业企业务工,获得劳务收入。
(责任编辑:梦回吹角连营    新闻热线:0722-3318927)
请稍等,努力加载中...
请稍等,努力加载中...
随州日报-新媒体矩阵
随州发布-微信公众号
随州日报-微信公众号
随州论坛-微信公众号
随州日报-微博
随州日报-人民号
随州论坛-客户端APP
随州日报-视频号
随州日报-抖音号
随州日报-企鹅号
随州论坛-网易号
网络经济主体信息
随州地区唯一新闻网站| 主管:中共随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随州日报社| 关于我们
随州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2120180011
鄂ICP备11004182号-2|
鄂公网安备 42130202003119号|
鄂网备421201|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AVSP:鄂备2018021号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违法和不良信息
举报电话:0722-3318927
邮箱635782607@qq.com
广告服务电话:13908660920光明左使(刘先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