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琴 通讯员 黄勤书
49岁的徐春兵当“鸡倌”已经有10年光景了。10年前,他迫于生计,走上了养鸡为生的道路;10年后,虽然历经坎坷,但他却已经打算把养鸡作为毕生的事业,继续奋斗下去。
在随州经济开发区淅河镇东花园村5组见到徐春兵的时候,他正在暖房里“伺候”他的小鸡仔们。“瞧瞧,喜不喜欢?”徐春兵指着叽叽喳喳的小鸡仔们,眼中充满了爱意。给鸡栏里的自动饮水器加完水,查看了一下栏内的温度后,徐春兵把事情交给工人们,回到了简陋的办公室,讲起了他的故事。
10年前,39岁的徐春兵已经跑了近20年的长途运输,年岁渐长的他不想再长年累月的在外奔波,而回乡则面临着供养两个孩子读书的经济压力。穷则思变,想起以前一起跑运输的一个兄弟家里是喂鸡的,听说效益不错,徐春兵打算试一试。
办养鸡场首先要找场地、建鸡栏、买设备,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当年的徐春兵在外打工赚了点钱,率先在村里盖起了小楼房。为了建鸡栏,他不仅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借遍了亲朋好友,还卖掉了一家老小的栖身之所,一家人搬进了鸡栏旁边临时搭建的小瓦房,这一住就是10年,到现在徐春兵也没有再建新房。
徐春兵第一批喂了三四千只鸡,他请来了周围喂鸡的老师傅手把手的教,晚上就睡在鸡棚里,每隔一个小时起来观察温棚内外的温度,记下笔记,就这样一干就是15天,直到小鸡苗初步长成。第二批,已经摸索出经验的徐春兵就开始和家人自己喂养。
“养鸡不需要什么高科技,主要靠细心照料。”徐春兵像对孩子一样对待鸡仔们,2007年再次投入30多万元新建鸡栏后,他的鸡场年出栏量达到了30多万只。面对越来越多的“孩子”,徐春兵只能付出更多精力,同时在村里聘请了8个人来给鸡仔们当 “保姆”。2010年的一天早晨,徐春兵早起后照例先去鸡栏看看,不料却看到了整栏整栏的即将出栏的鸡死在了鸡棚里,一统计竟然有近2万斤。连续几天徐春兵到处找人咨询却找不出原因,最后华中农业大学的一个教授判定,这些鸡在温度适宜、水饱料足的环境下,长得太快导致心脏负荷太大才死的。这样的说法令徐春兵难以接受,在床上连续躺了三天后,他的身影再次出现在鸡栏内,并不断要求自己细心更细心。
有些风险是靠人力可以避免或控制的,但是一些天灾则躲也躲不掉。2009年甲型H1N1流感给鸡场带来冲击后,今年上半年的甲型H7N9禽流感再次给养鸡场带来了致命性的打击。一夜之间,这个在摸索中不断前行的民营养鸡场损失了40多万元。徐春兵说,近几年由于市场行情持续低迷,加上连续几次大的冲击,许多行业内的朋友纷纷转行了。
然而对于徐春兵来说,养鸡不再只是养家糊口的谋生路径,这几年儿子女儿都已经参加工作或者考上了大学,家里的资金渐渐盘顺,家人也常常劝年岁已大的他换个轻松的行当做一做,都被他拒绝了。儿子耳濡目染,上大学选择了就读华中农业大学,“我不反对儿子也来养鸡或在农村做点别的事,大学生毕业当农民的也很多啊。”农村也有广阔天地,奋斗中的 “鸡倌”徐春兵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