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子曰师说 曹雅欣
2014年12月2日,第七届中美互联网论坛在华盛顿举行,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发表题为《沟通中互信 合作中共赢》的主旨演讲。在中美互联网领域这又一次对话中,依稀浮现出中西文化交汇的多重背景音乐:
时光翻回到1997年,美国音乐家雅尼,带着“新世纪音乐”来到中国紫禁城,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紫禁城音乐会”。古今艺术的互融,中西风情的互碰,这一次中外结合的音乐会至今为人所津津乐道;
时间翻阅到2006年,就在武汉古琴台“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传说故地,上演了一场“古琴与钢琴音乐会”。古琴被称作“中国民族乐器之王”,钢琴更世界被誉为“乐器之王”,两者交相辉映,奇异而和谐地谱写音乐新篇,堪称中西合璧。与此同时,《古琴与钢琴》特种邮票发行;
如果把历史不断前翻,翻开两千多年前先秦时代的第一部中国上古历史汇编《尚书》,就会读到这样一个词——八音克谐:“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天相夺伦,神人以合。”八音,指由金、石、土、革、丝、木、匏、竹这八种材质制成的八类乐器,是中国古代对所有乐器的指代和统称;克者,能也,克勤克俭,克强克敏,“克”就是能够的意思;“八音克谐”,是指不同材质、不同脾性、不同音色的八类乐器在一起,能够演奏和谐,配合完美。
这种音乐上的协调统一,正是和谐精神的体现;而“和”的思想,又是中国文化里的最高追求。“和”的文化理念,就以“八音克谐”这个词的出现、以一种对美学观点的描述而最早表达了出来。
八音克谐,这是“美美与共”的思想源头,它让人理解:中西音乐能跨国协奏又和美统一,中西文化能求同存异又和谐相安,中西方管理思维能各行其道又合作共赢。
鲁炜主任在演讲中提到:“我们在网络空间共识大于分歧,合作多于争端。习近平主席指出,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我们可以有分歧,但我们不能没有沟通;我们可以有争论,但我们不能没有信任。……中国梦与美国梦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我们追求的是中美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共同的福祉。我们应当看到,中美在网络空间共识是主流、合作是主流,我们不仅要求同存异,更要求同共进。”
如此现代化的互联网合作领域、如此国际化的大国关系交往,却不禁让人联想到中国历史典籍中那一个古老而美好的词汇,“八音克谐”——
在两国音乐交流中,我们可以是魏紫姚黄、八音和谐的:钢琴能点缀古琴的清幽,古琴能协奏钢琴的华丽;电子音能激荡故宫的沉郁,故宫能托起现代乐的瑰丽;
在两国文明发展中,我们可以是和而不同、交相辉映的:美国梦与中国梦对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着共同的美好诉求。对美好目标的设定是人同此心的,对追梦之路的选择是因地制宜的。道路的不同,只是各自方法实现过程中的差异;目标的相通,却是对于人类普世价值上的认定;
在两国网络空间里,我们可以是求同存异、协同发展的:世界的网络发展面临着相似的需求,各国的网络治理思考着相似的问题。努力用互联网来服务社会、改善生活,杜绝因互联网而扩大犯罪、威胁安全,在这些立场和主张上的绝对统一是彼此不谋而和也不言自明的,在一些思维和方法上的相对分歧是正在加强沟通和逐渐增进理解的。
正如中国此次为国际互联网合作提出的五点主张:“一是彼此欣赏而不是互相否定,二是互相遵重而不是对立指责,三是共享共治而不是独善其身,四是沟通互信而不是相互猜疑,五是合作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
八音克谐,和谐共存,这是自然中最原始的道理,是人文中最恒久的价值。华夏旧乐起自上古,八音克谐论自先秦,当竹乐器的飘逸缭绕于土乐器的沉郁、当丝乐器的婉转润色于金乐器的铿锵……中华雅乐传唱到如今,以金声玉振的和美精神,提醒当代互联网国际合作的曲调: 八音克谐,就是和而不同,就是美美与共,就是欣赏与和睦,就是尊重与协作,就是差异与互补,就是信任与合作,就是共享与共通。
《孟子》中说:“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金声玉振,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形容奏乐从始至终的完美、比喻事情一以贯之的和谐。金声玉振,就是“八音克谐”的最佳状态和最高追求。从2007年11月至今,中美互联网合作论坛已举办七届,双方轮流举办,这对于两国的互联网协作来讲,就像是上一乐章由你起奏、下一乐章由我起奏。我们真正期待,世界上这两个互联网最大国,谱写出“八音克谐”的国际合作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