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没有老伴十几年如一日的照顾我,我哪能有现在?”年近六旬的谌其芳逢人就夸她的老伴吴德国。
吴德国,高城镇人,1952年出生,1977年与同村姑娘谌其芳结婚。1983年,谌其芳突然患上支气管扩张,从这以后,谌其芳再也没有劳动能力了,但是生活尚能自理。1996年,病魔开始慢慢侵入谌其芳的身体,医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那个时候孩子都在读书,吴德国还要工作,每天都奔波于医院、单位、家庭之间,体重150斤的汉子骤然瘦到120斤。出院回家以后的谌其芳走路都很困难,只能勉强自己穿衣吃饭。吴德国上班都是提心吊胆,生怕妻子在家有什么闪失,每天下班以后就急急忙忙赶回家,做家务,照顾妻子和两个孩子。妻子不能上班,长期吃药打针,两个孩子要读书,全家的重担都落在吴德国一个人身上。 2002年,妻子疼痛突然加剧,四肢僵硬,彻底偏瘫在床。2004年,吴德国下岗,最后一点生活来源失去了,他只好四处打零工。每天早上天还没亮,吴德国就起来做早餐,然后给妻子穿衣,抱她上厕所,喂她吃饭,洗衣服,收拾屋子。妻子这个病不能久坐、久躺,于是每天上午,吴德国都会把妻子从二楼抱到一楼特制的椅子上。妻子不能翻身,半夜他总是要醒很多次,为妻子翻身。
吴德国不光要照顾自己的家庭,妻子的父母也需要照顾。由于岳父母是表兄妹,属于近亲结婚,所以几个小舅子都是又聋又哑,生活不能自理。只要有一点空,他都要去看望岳父母,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岳父母生病住院,都是他里里外外的照顾,包括后事,都是他一手安排。
爱,在坚持中延续
廖志慧,曾都区第一幼儿园教师,也是随州市义工联合会核心活跃义工。自2007年加入义工这个组织,她已记不清参加过多少次义工活动,参与了多少次街头募捐,走过多少家福利院、特殊教育学校,足迹踏遍了随州的角角落落。她连续5年被市义工联评为“优秀义工”,是一名在无私奉献与爱的路上默默坚守年轻女教师。
廖志慧所在的义工团队,每个星期都会自带工具来到福利院老人们的身边,对他们的房间进行彻底的大扫除,帮他们洗头、理发、剪指甲、晒被子。“最重要的是和他们聊天,听听他们说说心里话。”廖志慧记得有次在外地两个月,没有去福利院看望他们,再去的时候,有个老奶奶生气地对她说:“你还认得我吗?你这个娃子,跑哪去了?这么久都不来。”那一刻,廖志慧心中有着深深的愧疚,原来老奶奶早就把她当成自己的孩子啊。从那以后,只要周末没什么事情,廖志慧就一定会去看看她,跟她聊聊天,这一坚持就是8年。
小芸芸是洪山镇的一名白血病孩子,乖巧可爱,学习成绩也挺好,病魔却把这个小姑娘折磨的奄奄一息。可她家里非常困难,没有能力拿出钱为孩子治病。廖志慧了解情况以后,迅速到洪山看望这个不幸的孩子,现场捐了款。回到市内,她及时发帖子、打电话,呼吁爱心团体、爱心人士进行捐助。在她的努力下,短短几天就筹得善款15万多元,及时解决了孩子的早期治疗费用。
做义工的8年里,廖志慧为多名患病孩子组织无数次捐款,募集来的每一角每一元,都是那些需要帮助家庭的及时雨。8年里,廖志慧协助市义工联合会组织捐款70多万元,自己捐款2万多元。
随州诚信榜
青春,在奋斗中闪光
罗圆,湖北品源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随州市个体私营经济协会三里岗分会会长,随州市香菇创业服务中心理事长,多重荣誉加身,是对他事业的认同,更是对他艰苦创业精神的肯定。
2010年,罗圆初入社会,和许多大学生一样选择南下历练,喜欢关注民生的他敏锐地发现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经过深思熟虑,他放弃沿海的工作和生活回到家乡,注册成立了湖北品源食品有限公司。创业的过程是繁琐而艰辛的。2011年这一年,毫无经验的罗圆面对厂房设计、施工等问题,每天忙得焦头烂额,经常整宿睡不着觉。2011年12月,一期厂房竣工,一切开始走向正轨。他下车间、入农户、进菇棚,和工人一起同吃同睡,参与食用菌生产和加工的每一个环节。“成功一直属于勤奋且努力的人。”罗圆这样告诉自己。
经过几年的稳步发展,湖北品源公司已初具规模,年加工生产力4000余吨,2013年实现出口创汇2860万美元,创利税1100万元,公司还在随县三里岗镇建设了高标准有机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直接服务菇农5000余户,帮助菇农年人均增收8000元,其他各项经济和社会指标均超预期。
努力创业实现较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他时刻不忘家乡,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每年寒暑假,罗圆都会深入武汉各所高等院校,主动吸纳贫困学子到公司实习,并提供住宿和交通费用。参加 “随县关爱女孩活动”、“随州市公益文化节”成为每年必不可少的活动,作为企业代表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访贫问困”也成了罗圆的日常工作。
爱心可以通过手口相传
“有一种生活,只有经历过,你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只有体会过,你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只有拥有过,才知道其中的纯粹。”这是龚章七年来从事志愿服务的体会。
龚章是随州机电工程学校的一名普通青年教师。说起他与志愿者的渊源,还要追溯到2007年的夏天。那年他就读于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在学生会秘书处任副秘书长。恰好学生会有一个志愿服务队,所以他就参加了这个志愿服务队的一些活动。有一次,他为一名贫困学生寻找捐助,一名超市老板资助了5000元。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同学在接受捐助的过程中受到了感染,也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
一次不经意的帮扶竟有这样的神奇效应,原来,爱心是可以通过手口相传的。怀着这样的想法,他加入了学校的志愿服务队。
2011年他毕业回到随州,在随州机电工程学校任教。一周近30节课,外加班务工作和学校团支部的工作,他有时忙得连饭都吃不上。但是,他仍多方打听联系到随州的志愿服务名人王进同志,加入到他的志愿服务队伍中。这个队伍就是随州志愿者拓展总队,是一支民间公益性的组织,自2009年12月创建以来,成员达500多人,先后组织了大小志愿服务活动2000余人次。
自从参加志愿服务这一群体,龚章的步伐一直没有停止过,每年志愿服务的时间都在50小时以上。自从参加工作有了收入以来,他已先后为贫困学生、残疾儿童、孤寡老人、伤病无助者捐款达6000多元。“我奉献,我快乐。”这是龚章的信仰。
随州先锋榜
一位民警的多重角色
“能做的事马上做,一切事都认真做!”——这是九曲弯社区民警段春善每天在工作中践行的一句话。
2012年9月,段春善从曾都区刑警大队一线下来后就开始担任九曲弯社区民警。他每天走街串巷,在社区一线当起了治安员、调解员和服务员,受到社区干部群众的一致称赞。
九曲弯社区商业繁华,社会治安状况复杂。段春善带领人员每天对辖区内的重点地段、复杂场所实行严管严控。至今他已利用情报线索在辖区戒烟堂巷、九曲巷捣毁吸毒窝点2个,缴获疑似海洛因毒品725克及大量吸毒工具;成功捣毁传销窝点2个,驱散传销人员26人;现场抓获了各类违法嫌疑人24人,有效地维护了辖区的社会治安稳定。2014年12月,段春善带领社区的巡防队在巡查时发现了一起假文物诈骗案,阻止了正准备买假文物的老人,并现场将这个卖假文物的犯罪嫌疑人控制。
段春善认为,作为社区民警,要俯下身子,主动当人民群众的勤务员;要关心群众疾苦,多站在群众的角度去看问题、想办法、办事情;要尽心竭力,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社区居民向段春善反映,他们居住的小西巷路面破损严重。段春善积极联系社区党委,并多次到市城管执法局寻求支持。通过两个多月的呼吁,75米长的水泥路面终于建成,切实解决了居民出行难的问题。九曲弯社区副书记刘春玲说:“段春善用真心、爱心、细心和耐心,博得了社区居民的信任,居民们都拿他当亲人呐。”
“独臂村医”守护乡民26年
王文艮,1964年12月岀生,厉山镇东方村卫生室防疫员、室长。
1988年,王文艮从部队退役回乡,凭借在部队学习的医术,担任村里的防疫医生。1995年春,一次出诊的途中,骑自行车的王文艮突然摔了一跤,一阵钻心的疼痛从右臂传来。他赶紧到医院就 诊,结果却远没有王文艮想的那么乐观。医院诊断结果为“成骨 肉瘤”(俗称“骨癌”),惟一的治疗方法就是:立即切除右臂!1995年4月29日,王文艮失去了自己的右臂。那一年,他才31岁。
“一只手还怎么给乡亲们打针?”心情沮丧的王文艮打算放弃行医这个职业。然而,一想起这些年自己对信念的坚守和乡亲们那信赖的眼神,王文艮又感觉自己全身充满了力量。他开始在自己身上做实验,练习用左手扎针。慢慢地,他还学会了用左手骑自行车、用左手写字……王文艮拾回了对生活的信心,成了远近闻名的“独臂乡村医生”。行医让王文艮感到快乐,他说:“我虽然是一名乡村医生,但我也是一个病人,是一个残疾人。能为老百姓解决病痛,我感到很有成就感。”
东方村地处丘陵地带,村民有3000多人,版图面积14平方公里。26年来,王文艮骑自行车走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村里设有专门的卫生室,但王文艮并不喜欢 “坐诊”,每天,他都会骑着自行车到病人家中去巡诊。 “现在农村留守的大多是老弱病残,他们生活出行很不方便,我自己也是从病痛中走出来的,我能体会他们的感受。”王文艮如是说。
随州孝星榜
以赤诚之心诠释传统美德
邓爱华,女,现年44岁,随县三里岗镇小学教师。邓爱华几十年来用盈盈爱心彰显出师爱的伟大,用赤诚之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出了最美的诠释。
她在忙工作的同时,不忘对家庭的照顾。与妯娌和睦相处,虽然兄弟姐妹几个,各有各的家庭,但每当哪个家庭有事或困难时,她都主动邀约大家到一起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特别是在对待老人的问题上,她总是带头孝敬他们,从不为鸡毛蒜皮的事计较,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来对待,让四邻羡慕这个和睦幸福的家庭。
日常生活中,公爹公婆与娘家父母同样对待。“父母都是经历苦难的老人,孝敬双亲,赡养老人是自己做人最起码的道德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之心,不能只埋在心里,而要落实在行动上。”在父母眼里她是孝顺的女儿,在公婆心中她是信赖的儿媳。每年,婆婆的生日,她都会精心为婆婆准备一份生日礼物,组织一家三口与老人齐聚一堂,享受天伦之乐。2010年,公爹患胃出血住院治疗,她和丈夫及时送往医院做手术,忙前忙后,无微不至地照顾直到痊愈,并且做到教学工作、照顾老人两不误。
她常说:“关爱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要爱在细微处。”她班上有个学生叫储玲,父母常年在外打工。2012年5月的一天晚上,储玲突发高烧,邓爱华把她送到医院治疗,照顾了一整晚,第二天又拖着疲惫的身体继续上课。就是这种对学生的浓浓关爱之心,换来了学生们对她的一片真情。
把敬老院办成老人的幸福乐园
陈华美,江苏省高淳县人,1991年,22岁的她远嫁湖北省广水市,同时调入广水市社会福利院工作。
2009年,在广水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陈华美说服丈夫,共同创办了福祥敬老院。为了把敬老院真正办成老人安度晚年的幸福乐园,陈华美制定了“真诚的爱心、耐心、细心”的服务标准,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改善老人生活待遇。5年多来,福祥敬老院来来去去接收了几百位老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卧床不起、中风瘫痪、难以护理的老人,福祥敬老院秉着“替天下儿女行孝,为社会家庭分忧”的宗旨,再大的护理难度,也尽数接受。
2012年的冬天,福祥敬老院来了一位73岁的老人曹爹爹,他在家中风,不慎摔倒导致左臂、左盆骨骨折,因他高血压和年老体衰,不能接受手术治疗,只进行石膏包扎。到养老院时,曹爹爹头发胡须脏乱不堪,身上臭气难闻,臊气令人作呕,衣服与石膏绷带黏在一起,无法护理,陈华美帮他把衣服一点一点的剪开,夫妻二人和两位员工一起小心翼翼地抬起他,剪头发、刮胡须、剪指甲、洗澡、喂饭……这样一直持续了半年,中途曹爹爹多次有自杀心思,情绪低落,陈华美每顿都亲自给他喂饭,用真诚的爱心、耐心、细心来疏导他。随着她的细心呵护,曹爹爹的身体也渐渐康复,思乡情绪也慢慢淡了,每天与其他老人有说有笑,2013年5月的一天,曹爹爹竟能推着轮椅自己行走了。
随州英雄榜
留守儿童的“护花使者”
曾宪奎,万福店农场中心学校教师。2013年3月28日清早,万福店农场中心学校六(1)班班主任曾宪奎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教室,快要上课了,可还有一个座位没有人——一向早早到校的杨国庆怎么还没到?
杨国庆的父母均在外打工,他和奶奶借住在学校附近的农民房子里,方便他上学。
“杨国庆是不是病了?”曾宪奎问其他的学生,学生们都不知道。他立即派学生到杨国庆住的地方去看看,发现门关着,喊也没人答应。“杨国庆有事一定会请假,一个老人和一个孩子,会不会出什么意外?”曾宪奎想到这里,立即奔出校门,踢开杨国庆家的房门,一股剌鼻的煤烟味扑面而来。他冲进房间,只见杨国庆满脸通红,毫无动静;他奶奶躺在床上口吐白沫。狭小的房间内,床边的煤炉还正在燃烧。曾宪奎立即将杨国庆和他奶奶抱到通风的地方,邻居和学校的领导老师们都闻讯赶来,一同将他们送到了卫生院。
曾宪奎的寝室和学生宿舍在一起。他从唐县镇中心学校到万福店农场中心学校支教,就住进了这间简陋的寝室,白天负责学生们的学习,晚上照顾学生们的生活,成了全天候的 “护花使者”。把学生当作自己孩子一样爱护的曾老师,也受到了学生们的爱戴。学校组织开展的寻找“最美万福教师”系列活动,曾宪奎老师就是获奖者之一。该校校长聂俊说:“曾老师的教育工作从校内延伸到了校外,这次他拯救了学生及其祖母的生命,是曾老师爱心和责任心的必然反映。”
保护群众生命财产是我的职责
梅红卫,1967年8月出生,现任广水市关庙镇梅庙村党支部书记。他为人正派,办事公道,乐于助人,他在关键时刻临危不惧、见义勇为的事迹,在乡邻间广为流传。
他组织本村村干部,开展夜间巡逻。2012年11月22日晚,他带队巡逻到井湾时,突然发现一个黑影在一户人家门前晃动,他们立即躲进暗处仔细观察。,只见一名男子,腰间挂着一把刀,手里拿着一个袋子,正是偷鸡贼。梅红卫冲上前大吼一声,“干什么的?”小偷拿出腰间挂着的刀,恶狠狠的说:“你别多管闲事,不然我砍死你。”梅红卫并不答话,从旁边柴火堆里拿起一根棍子。小偷见状挥舞手里的长刀,向梅红卫冲了过来。在与凶徒搏斗的过程中,梅红卫右手臂被刀划伤,鲜血直流。此时另外两名村干部也抄起家伙跟了上来,小偷见势不妙,夺路而逃。
2013年10月12日,梅庙村村民胡勇开着三轮车,行驶至桑家湾急转弯处,突然失去平衡翻到十几米陡坡下,三轮车卡在一个小沟上并压住胡勇及其5岁的女儿。梅红卫车行至此,无意中看到翻摔到陡坡下的三轮车,他没有来得及多考虑,快步跑到事发地点,跳下深沟,使出全身力气,用肩膀死死托着三轮车后斗,让压住的大人和小孩慢慢爬出来,并用自己的车急送胡勇父女二人到医院救治。胡勇伤愈后,特别定制了一面“人民救护神”的锦旗敲锣打鼓的送到梅红卫家中,梅红卫说:“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也是我的应尽职责,感谢的话就不要说了。”